漢字的規(guī)律和特點范文

時間:2023-06-13 17:14:50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漢字的規(guī)律和特點,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漢字的規(guī)律和特點

篇1

關鍵詞:小學語文;識字教學;審美化

引言

審美是一種很深層次的情感體驗,在小學語文教學過程中,培養(yǎng)學生的審美意識是很有必要的。對于美的感知應當體現在各個方面,不僅是針對好的文字、文章,在對于漢字的學習中同樣可以透過漢字體會到它的規(guī)律與美。教學過程中,教師如果能夠引導學生在學習漢字中從枯燥的識記過程進入到對漢字的賞析階段,能夠引導學生領會到漢字的美,那么學生對于漢字的識記必然會效率更高。

一、識字教學審美化的依據

1.漢字的審美特征

漢字本身是具有很高的美學造詣的。漢字講求分布的對稱,然而又不失靈動,漢字有繁有簡,筆畫繁復的漢字必然結構緊湊,筆畫簡單的漢字幾何線條明朗、落落大方。無論在哪種文化中,文字的書寫都講求規(guī)范、美觀,然而只有漢字的書寫最后能演變成一門經久不衰的藝術――書法,這不僅和漢字的書寫者的書寫水平有關,更重要的是漢字本身就具備很深的美學特征。在教學過程中如果能夠讓學生體會到漢字的美,這不僅能夠讓漢字的學習更有效率,也能夠提升他們對于學習漢字的興趣。

2.學生的審美心理和審美特點

小學階段的學生還不具備很深的藝術涵養(yǎng),然而,他們也有自己特有的審美心理和審美特點。小學生的審美特點更多的是和樂趣結合在一起,讓他們覺得有規(guī)律可循、有趣的東西往往是有意思的東西,而有意思的東西又能夠激發(fā)他們的探究精神,引發(fā)他們對于事物產生更深層次的情感體驗,審美心理也就是在這個階段產生。因此,想要引導學生體會到漢字的美,可以從漢字構成的規(guī)律性和趣味性著手,能夠很好的引發(fā)學生的興趣才能夠讓他們想學、愿意學。

3.識字教學的科學性與規(guī)律性

識字教學的科學性與規(guī)律性是和漢字本身的特點息息相關的,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從漢字的筆畫、漢字的構字、漢字的書寫等方面來充分體會漢字的美。漢字的筆畫是有一定規(guī)律性的,漢字由五種最基本的筆畫構成:橫、豎、撇、點、折,這五種筆畫各有各的特點。在學習“橫”時學生會想到橫跨的大橋,在學習“撇”時又仿佛看到風中婆娑的柳枝,讓學生充分發(fā)揮他們的想象將幫助他們更好的體會到漢字之美。漢字的構字也具有一定的科學性,例如“雨”中就有好多的雨點,讓學生更多的領會到漢字的特點,也能夠加深他們對漢字的識記。漢字的書寫同樣有很深的美學造詣,書法的美學價值是毋庸置疑的,然而,和學生們更貼近的是讓他們看到漢字在書寫過程中存在的規(guī)律,這種規(guī)律背后也能夠折射出一種異樣的美。

二、識字教學審美化的策略

1.生活審美化的識字啟蒙

學生的識字過程如果能夠和他們熟知的生活相結合,必然能夠帶給他們更真切也更直接的審美體驗。漢字的構成其實有很多來源于生活的依據,很多字的構造都是從生活中取材。例如,“木”字就和生活中常見的樹木形狀很類似,就仿佛一株小樹苗立在我們眼前。兩個“木”在一起則構成了“林”,三個“木”的結合也就形成了“森”,這種象形的構字方法很有特點,讓學生領會到這個特征,能夠很好的加深他們對于漢字的識記,也能夠讓他們體會到漢字的美。

2.游戲審美化的識字之路

將識字教學與游戲相結合必然會深受學生們喜愛??梢栽诎嗉墐日归_和識字有關的小游戲,教師可以在多媒體教室中讓學生對于漢字和漢字描繪的實物展開對比,這會意外的讓學生發(fā)現其中有很多意想不到的聯(lián)結。例如“火”就像極了一團燃燒的烈火,“人”其實很像一個在走動的人的軀干,可以讓學生進行“比一比”、“猜一猜”的識字活動,通過將圖片和文字進行相應的對照,不僅能夠讓學生體會到其中的關聯(lián),這個過程也能讓學生意識到漢字構字的思路和依據,游戲審美化的識字之路也就隨之展開。

3.書法審美化的識字之美

書法不僅是一個寫字的過程,書法更是一門迷人的藝術,這門藝術后有其獨有的文字之美。小學階段的學生還不具備很好的書法能力,然而,很有必要在小學語文教學中開展和書法相關的課程,書法水平的培養(yǎng)是一個細水長流的過程,學生只有勤寫多練才能讓自己的書法水平有進步。此外,可以更多的讓學生對于名師的書法作品進行賞析,要引導學生正確的欣賞這些作品,不同的書法家的筆法有不同的特點,有的書法如行云流水般舒暢自然,有的書法則筆觸鏗鏘有力。讓學生多看,多領會這些書法背后蘊藏的美,不僅能夠提升學生自身的書法水平,對于他們的識字過程也很有幫助。

4.意境審美化的識字之妙

漢字的構成不僅具有科學性及規(guī)律性,很多漢字還能夠傳達出古人的某種價值與情感,這其中自然會蘊藏著某種意境?!懊馈本褪且粋€很有趣的漢字,在古人的意識中,他們覺得“羊”“大”就是“美”,于是,這兩個字上下疊加就產生了這個新的漢字。讓學生了解到漢字構字時的很多小故事不僅能夠讓他們體會到古人內心的某種情感及價值觀,這其中也能流露出一種深藏意蘊。

結語:漢字是我們中華民族特有的文字,漢字中也蘊含著一種獨特的美。小學語文識字教學中如果能夠通過有效的啟發(fā)讓學生領會到漢字的美,不僅能夠激發(fā)他們對于漢字的學習興趣,還能夠讓他們了解到漢字的構字規(guī)律,從而提高他們的對于漢字的識記效率。教學過程中,可以將識字的過程更多的和學生們熟悉的生活相結合,并且加入有趣的識字小游戲,這將會充分引發(fā)他們對于漢字學習的興趣。此外,要從形式上、構造上以及發(fā)聲上讓學生感受到漢字中蘊藏的美,這樣才能實現識字的審美化教育,從而提升學生的審美能力。

參考文獻:

[1] 繆頂宏;小學語文識字教學策略談[J];科教新報(教育科研);2011年28期.

[2] 安雙華;淺談小學低年級識字教學[J];閱讀與鑒賞(中旬);2011年04期.

篇2

鑒于此,筆者認為,要提高識字教學效率,關鍵在于教師必須得掌握漢字學的有關知識。

一、教師應掌握一些漢字科學知識

為提高識字教學效率,小學語文教師至少應該掌握以下漢字科學知識:

1.漢字因義構形,形、音、義結合。

眾所周知,漢字是表意文字,是形、音、義的統(tǒng)一體,具有因義構形的特點。如“潮”,“氵”表義,“朝”表音,意為海水的漲落;“巢”,下邊是樹木,木上“田”為鳥窩,“巛”表示三只鳥,合起來以眾鳥棲于樹窩表示“巢”義?!俺薄焙汀俺病彪m然同音,但形、義不同,掌握其形、義,閱讀、寫作時自然容易區(qū)別。

2.漢字構字有規(guī)律,具有嚴密的系統(tǒng)。

關于漢字形體的構造,傳統(tǒng)有六書的說法。應該指出,古人并不是先定出六書原則然后才造字的。在文字的創(chuàng)造時期,象形是最基本的原則,會意和形聲在多數情況下也是以象形為基礎的。如象形字“木”,似樹木形■;指事字“本”,在“木”下加一橫,指明樹根之所在,義為草木的根或靠根的莖干;會意字“休”,從人,從木,人依傍大樹休息,本義為休息;形聲字“沐”從水,木聲,本義為洗頭發(fā)。其中形聲是一種最常用的造字方式?,F代漢語《常用漢字表》(包括《次常用字表》)3500個漢字中,形聲字占了相當大的比重,就可以充分地說明這一點。

每個漢字都不是孤立的個體,都和其他相關的漢字建成不同的系統(tǒng),如部首系統(tǒng)、聲符系統(tǒng)、意符系統(tǒng)等。如與祭祀祈禱有關的字多歸“礻”意符系統(tǒng)“祿、禍、祈、?!钡?;“抱、飽、雹、鮑、胞、苞”中“包”是聲符系統(tǒng)。

3.漢字書寫知識。

有的漢字的寫法與字理無關,是為了書寫速度快和美觀而改變了筆畫,甚至調整了筆順,這與漢字書寫的知識有關。如“車、?!弊鲎笃詴r末筆的橫改成了提,筆順、筆畫皆變了;“尹、爭、尋、雪”等字都有部件“彐”,有的橫右出頭,有的卻不出頭。為了免于小學生的死記硬背,教師是否應將這里面的道理教給學生呢?

因此,筆者認為高效的識字教學應遵循漢字音、形、義結合的特點、構字規(guī)律、系統(tǒng)性規(guī)律、漢字書寫知識等來展開。教師應當掌握以上有關漢字科學的知識。當漢字學知識支撐語文教師的學科知識時,其教學方法、教學效果是大不相同的。

二、教學方法、教學效率之大不同

唯物辯證法認為,內容決定形式。當教師懂得一些漢字學知識后,在識字教學中就會自然而然地根據漢字的特點教學了。教學方法和教學效率也就會大不相同。

1.教學方法大不同。

教師不懂漢字科學知識,教學漢字自然會出現許多不科學的方法,其中最突出、最明顯的是忽視漢字的表意性質,違背了漢字的構字規(guī)律和漢字的系統(tǒng)性規(guī)律。由此帶來的教法多表現為:教師出示生字后,把“自”放給學生:“你有什么好辦法記住這個字?”“你想怎么記就怎么記!”于是,學生們產生了各種方法。比如眼中無漢字特點的死記硬背法,用當下最盛行的方法“加一加”――“山+夾”來識記“峽”。再如隨意解字“形”的拆字法:“富”――有寶貝有一口田就是富有,將“宀”斷章取義,對“”這個象形字(酒壇形)任意分解;“胖”――是“半”個“月”亮,不知“月”是“肉”,“半”是聲旁。

像這樣不顧漢字特點任由學生的曲解字形法、機械加減法等識字方法,看似民主、突顯了學生的主體性,實際上是忽略或放棄了教師的主導作用。教師之所以“失守陣地”,放任學生“想怎么記就怎么記”,是因為不懂漢字學知識。當教師懂一些漢字學知識,采用的教學方法就會大不相同。如我們課題組的教師這樣教這幾個字:

“峽”:“兩山相夾”的水道稱為“峽”,如長江三峽。引申為兩山之間,如峽谷、山峽;“夾”表義兼表音。教師只要這么簡單的一句話點破,就將“峽”的音、形、義關系統(tǒng)一地教給了學生,這教法是不是比教師不懂、不解析,只讓學生肆意發(fā)揮,機械抄寫容易理解、識記呢?

“富”:上部“宀”是房屋,下部“”(fú)是象形字,古文字“■”,像酒壇子形,并非“一口田”,本義是酒壇子??梢姟案弧北硎镜氖怯凶∮谐赃€有酒喝的富足生活?!啊边€兼表音,在“”這個聲符系統(tǒng)中,還有“副、福、幅、蝠”等字。學生理解了“”的形、義,書寫時就不會漏寫“一”這個酒壇口,少了它酒壇就不完整了。

“胖”:“月”叫月肉旁,在很多字里表示跟肉體有關,比如“肌、腸、胃、腎”,“胖”用月肉旁說明跟身體有關,“半”表音。

學生自由識記的方法看起來很形象,好像很容易記住字形,其實,如此解析漢字不但違背了漢字科學,而且只能就一個字認識一個字,不能做到系統(tǒng)化地識字,從長遠看反而造成識字效率的低下。

2.教學效率大不同。

篇3

“‘科學識字’關鍵在‘科學’二字,包含兩方面內容:一是漢字本身的科學,二是教學方法的科學。具體講:第一,講解漢字要符合漢字科學;第二,教法要適合漢字的特點,還要適合小學生的認知心理特點,尤其對難學的字,不能違背漢字科學,而是要創(chuàng)造合適的方法教好這個字;第三,在教學中適時適度地傳授漢字本身所負載的文化知識或信息;第四,解析漢字的形音義關系,并使之成為閱讀與習作教學的基礎,從而達到識字寫字、閱讀、習作教學相融共長,有利于學生整體語文素養(yǎng)的提升?!?/p>

第一,講解漢字要符合漢字科學

這是識字教學科學化的關鍵。多年來公認的識字教學科學化的第一條是“符合漢字規(guī)律”,但該要求始終難以落實。原因是廣大語文教師并不清楚漢字規(guī)律,教學無法去“符合”。漢字博大精深,漢字規(guī)律只有漢字研究專家有條件和能力去研究和揭示,并著述進漢字學著作中,廣大教師只能通過學習漢字學來掌握漢字規(guī)律。所以,教學要“符合漢字規(guī)律”,實際的說法應是“符合漢字科學”。

更重要的是,科學的教育要求傳授科學的知識,教學漢字科學的知識,才符合教育科學,才能真正提高教學效率。比如偏旁左“阝”,音fù,甲骨文寫作“ 、

”,像人在土山高坡邊上挖的腳窩(臺階)形,作部首表示山、臺階義,如“陣、陽、陰、防、陸、際、阿、陳、阻、附、墜、降、限、陡、陟、隕、險、院、陵、陶、陷、陪、隆、隔、隙、障、隧”等字都與山有關,“階、除、陛”表示臺階――這樣根據漢字學解說左“阝”,學生容易理解,做到系統(tǒng)識記,學得輕松且效率很高!將左“阝”教作“左耳刀”,部中幾十個字就不好理解了,學生只能死記單字,這樣學得累、無興趣,識字效率也很低。所以,溫儒敏、巢宗祺教授主編的《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11年版)解讀》(以下簡稱《解讀》)一書對識字教學特別強調:

“漢字教學要想由難變易,必須在教學方法、教學程序、教材編寫等方面,做好多方協(xié)調工作。面對這些由漢字性質帶來的諸多復雜問題,漢字教學的方法和程序,必須運用漢字學的科學原理使其科學化,不能因為教學內容顯示出的知識不多,就認為教育者所需知識也很簡單。小學識字教學是一個尖端的課題,在這個領域遇到的問題,需要大量的漢字學成熟理論支撐,才能處理得當?!?/p>

第二,教法要適合漢字的特點與小學生的認知心理特點

先說“適合漢字的特點”。

新課標強調:“語文課程應特別關注漢語言文字的特點對學生識字寫字、閱讀、寫作、口語交際和思維發(fā)展等方面的影響……”漢字的特點主要是與拼音文字的不同,它是形音義的統(tǒng)一。同時,漢字又是一個大系統(tǒng),每個漢字、偏旁都與大系統(tǒng)中的一些字形成子系統(tǒng),講對一字,容易掌握一批字。比如“卩”偏旁,據其音,容易理解“節(jié)、癤、爺”的形音關系;依其義,容易理解其表義的一批字。教成“單耳刀”,是據形命名,忽略音義,學生就不好理解“卩”系統(tǒng)的字了。

要注意的是,小學教的是現代漢字,不是古文字。數千年的演變,很多字的音形義都發(fā)生了大小不等的變化,特別是規(guī)范簡化字后形成了現代楷書的特點,因此,教學更應“特別關注”現代漢字的特點。比如音變,“怡、始、治”是古代形聲字,聲符“臺”音yí,但現在讀tái音,在“怡”等字中已不能表音。比如形變,“喬”,繁體“”,從夭(彎曲)從高(省去亠),表示高而上部彎曲(如“喬木”),高兼表聲;“”從清代起簡化為“喬”,一撇一豎變得既不能表義也不能表音。漢字學對這些既不表音也不表義的偏旁,稱之為“記號”,與聲符、意符并列為漢字三字符,“怡”“喬”等字于是被稱為“半意符半記號字”。識字教學要符合漢字特點,就要根據這些特點來施教。如果對“怡、始、治”“喬”還要采用形聲字的教法,反而會使學生迷糊。

有些字的形變與書寫有關。寫字要快而好,就要講究筆順。人們書寫時,往往會選擇最短的運筆路線,利用書寫的連續(xù)性,根據這兩個原則而形成了筆順規(guī)則,成為漢字又一特點。如“萬”字,第二筆曾經是撇,與第三筆橫折鉤銜接不好,不能形成連續(xù)性,1997年公布的《現代漢語通用字筆順規(guī)范》改第二筆為“橫折鉤”,使這一筆向左上方勾起,順勢寫第三筆撇,筆勢銜接因此而“順”。正是為了書寫得順,許多漢字改變了筆形。如“匕、工、土、己、子、馬、王、車、止、牛、正、業(yè)、且、生、丘、立、耳、至、血、豆、里、僉、直、魚、、堇”做左偏旁時,末筆的橫要改成提,如“比、巧、場、改、孔、駝、球、軌、此、牧、政、鄴、助、甥、邱、站、取、到、釁、豌、野、劍、矗、鯽、鼓、勤”。甚至“足”“豈”做左偏旁,末筆也要改向右上方提去,如“跳”“凱”。這些左旁的末筆統(tǒng)一向右上“提”去,正是為了順勢寫右旁的首筆。

為使書寫得順,有些字的變形甚至違背字理。如“角”字,金文寫作“ ”,上邊是牛角尖,下部是牛角紋理。后來小篆寫作

再說適合學生的特點。

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教學自然要適合學生的這些特點。學生有喜歡理解記憶、喜歡探究原因、形象思維強于邏輯思維等特點。有人說學生記憶力好,教學就應該讓他們死記硬背,這是概念錯誤。死記硬背不符合兒童的心理特點。

適合漢字特點的教學在大多數時候也適合學生特點。如,“隹”是鳥,音zhuī,學生掌握了此知識,就容易理解“雀、集、雁、雄、雛”等字與鳥有關,“誰、推、堆、維、唯、崔、催、錐”等字與“隹”聲有關。小學生對“隹”的四橫不理解,常與“住、佳”兩字相混。對此,教師就溯源到金文

“■”,使學生形象地理解到:“隹”的四橫是鳥的翎毛,因而記憶深刻而不相混淆了。顯然,這樣科學地解析,學生容易理解并感到有趣,不但識字效率高,也容易激發(fā)其探究精神。某次課堂上,有學生舉手問老師:“雀是小隹,就是小鳥,孔雀為什么是大鳥?”幸好老師有準備,告訴她:“孔在這里表示大。”也有小學生學了指事字“一、二、三”后問老師:“‘四’為什么這樣寫?”老師也不清楚,只好課下加緊學習漢字知識。

到的。

第三,適時適度地傳授漢字文化知識

漢字本身蘊涵著博大的文化知識,傳授小學生,可以增進其熱愛祖國文化的感情。但是小學識字教學以提高識字效率為主,不應刻意追求傳授漢字文化。如果教學遵循了漢字科學,也就同步傳授著漢字文化知識。所謂的適時適度,經我們的實踐體會,就是在識字教學中的自然傳授。這樣,識字教學中傳授的漢字文化,主要體現在兩方面,一是漢字本身的文化,即漢字學知識;另一是漢字反映出來的文化。

1.漢字本身的文化

漢字從產生演變至今,歷經數千年,形成了科學的體系,其中有不少知識值得小學生學習。比如,“六書”構形法、漢字系統(tǒng)性、古今字體、同音字與同形字、漢字解析法。如果教師科學地解析漢字,學生就能在識字中獲得這些知識。比如,學生在學習“亻、日、月、果”等字時了解了象形字,學“滅、看、喜、牧”時理解了會意字,學“郎、懇、嘉、膨”時學會了形聲字,學“怡、始、治”等字時理解到“記號”,同時在學習這些字的過程中,學會了科學的自主識字方法,感悟到了漢字的表意性質。

2.漢字反映出的文化

漢字因義構形又因形表義,此“義”,即是造字時對當時自然界、社會、藝術創(chuàng)作的反映??茖W地解析字的形音義關系,自然要涉及古代文化知識,學生在學字的同時,學到了古代的有關知識。比如學習“卩”(jié),通過甲骨文形“■”,了解到古人屈膝跪坐的生活方式。學習“象”,了解到我國上古時期中原地區(qū)有大量的大象,“豫”字從象予聲,是大象緩行自樂之義,由緩行引申為猶豫。再如“教”字,從孝從攵,“攵”是“攴”(音pū)的形變,“攴”是“又”(手)持帶杈棍輕擊之形(比如“敲”),“攵”與“孝”合體,反映了古人棍棒之下出孝子的教育理念。(“教”的古文字“”,會意為持棍棒督教小兒學習,“×”是“爻(yáo)”的省寫,表聲。)

所以,遵循漢字科學的識字教學,在提高識字教學效率的同時傳授著漢字學知識,受到文化熏陶。反過來,學生在科學解析漢字中也能體會到古代文明的博大,體會到漢字構形的科學,體會到祖先造字中的聰慧!如此教學漢字,簡潔明了,知識量大,邏輯性強,語文味足,在相同的教學時間里,顯出了語文教學的高效。

第四,識字寫字、閱讀、習作教學相融共長,有利于學生整體語文素養(yǎng)的提升

新課標指出:“語文課程是一門學習語言文字運用的綜合性、實踐性課程?!睗h語言文字包括漢字、音韻、詞匯、語法四要素。漢字具有形音義,直接參與到閱讀、寫作的教學活動中。比如字音,不僅可以利用音符系統(tǒng)快速識字(如“青”字帶出“請、清、清、情、晴、精、靜”等字),而且可以理解詩歌的押韻,在朗誦中有意地將韻腳讀清晰,感受詩歌的聲韻美,使拼音學習與朗讀藝術、文學欣賞融為一體。

漢字的字義就是詞素或詞,是語言的基礎。準確掌握詞義是閱讀之必須。比如“十”,本義是九加一的和。從一到十,十是最大的,引申為完滿具足,如“十全十美”“十分”。人教版《語文》一年級下冊課文《手捧空花盆的孩子》有“(雄日)十分用心地培育花種”的描寫?!笆帧保硎具_到了頂點,說明雄日百分之百地用心了,暗伏著“花盆里的種子卻不見發(fā)芽”,雄日沒有任何責任之意。許多教師教這一課,將“十分”換成“很,非常、特別”等近義詞,這些副詞都沒有達到頂點的程度,作者的用詞妙意學生也就無法體會到了?!笆弊銎砸脖硎颈姸?、齊全之意。人教版二年級上冊課文《活化石》有“博物館”一詞?!安敝械摹笆北硎敬?、多,“”(fū)是散布、遍布之意,兼表音。博就是大、多之意,學生由此理解“博物館”,閱讀的體會便深入一層了。

篇4

【關鍵詞】小學語文;科學識字;有效方法

在教學中教師一定要考慮小學生的年齡特點,采用符合他們認知規(guī)律的方法,從他們的興趣入手,激發(fā)他們學習漢字的好奇心,讓小學生能夠“樂學”“愛學”。在教學中我的具體做法如下:

一、科學識字的重要意義

我國最早的文化就是通過甲骨文記錄的,通過甲骨文我們了解了祖先的生活方式。隨著漢字的不斷發(fā)展和演化,就成為了我們現在學習和教授的漢字,它傳承了五千年中華悠久文化。而且,隨著時代的發(fā)展,漢字更是歷經千年不中斷,源遠流長,賦予了更加深厚的歷史使命。從最初的祖先的生活方式和勞動方式,到“書同文”成為團結各民族的強大凝聚力,再到后來它也記錄了我國屈辱的歷史,讓后代子孫能夠牢記“落后就要挨打”而不斷努力學習??傊?,是通過漢字給我們留下了浩如煙海的寶貴典籍,我們后人可以盡情從這里汲取文化的精華和精髓。小學語文教學處在基礎的啟蒙教育階段,教師教授學生科學識字的方法自然責無旁貸,其重要性更是不言而喻了。

二、根據學生的認知規(guī)律進行科學識字

從兒童智力發(fā)展來看,兒童識字的認知心理可以分為三個階段:感知字形、分析字形、建立形音義的聯(lián)系。大量的研究表明,在漢字音、形、義三要素中,字形識記是難點。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要符合學生的年齡特點和認知規(guī)律,讓漢字在教師的精心編排下能夠激起學生智慧的火花,激發(fā)學生的想象力,讓學生能夠由簡到繁,由易到難地,一步步地走向漢字殿堂的頂端。要想使?jié)h字文化能夠更好地為識字教學服務,真正做好漢字文化為識字教學插翅添翼,教師就必須要掌握孩子的識字心理和認知特點來進行干預,從學生的識字需求出發(fā),結合具體的漢字進行教學,否則孩子的思維活躍程度會降低,學習興趣會消失,結果往往適得其反。

三、從漢字的豐富文化上來進行科學識字

在教學中,教師要注重引導學生從字形或字的某一偏旁去發(fā)現和理解所蘊含的文化背景,進而理解該字的意義,從而引發(fā)學生觸類旁通,提高識字的能力。如著名特級教師干國祥在教學“截”字時,在黑板上先寫出了“土戈”合成的外框,填上“木”字,學生都認識“栽”,栽種,與“木”有關;填上“衣”為“裁”,裁剪,與“衣”有關;填上“車”為“載”,“運載”,與“車”有關。再在里面填上“隹”,學生不認識,。這個時候,干老師告訴學生:千萬不要認為“隹”就是“住”字多一橫,其實我們早就認識這個字了,在“鶴”和“雁”這些字里,“隹”字讀“zhuī”,意思是短尾巴的鳥。也就是說,我們可以用它表示兩個意思,一個是鳥,一個是短?!耙唤亍北硎静婚L,“截斷”表示將長的東西截成短的。緊接著干老師又進行了“鏈接” ,他說:“這只短尾巴的鳥還飛進了課文的另一個字里,把它找出來。”于是學生迅速地找到了“雀躍”中的“雀”。干老師問:“‘雀’字上面是什么?”學生回答:“少”。一會兒,就有學生醒悟過來,認為上面是個“小”,下面是“隹”。“雀”的意思就出來了:小的短尾巴的鳥。

四、從漢字的特點和規(guī)律上進行科學識字

漢字有它獨特的個性,它是由形碼、音碼和義碼組合的“三碼文字”,而且它的形、音、義不可分割。這使得教師在此基礎上可以讓學生進行深入的探索,了解構字的規(guī)律,展現漢字的博大精深。所以,識字教學必須遵循漢字本體的這個個性和學習規(guī)律。例如在教學中學生經常對這些漢字:“喝渴, 凹凸, 圓園”寫混,分辨不清他們的區(qū)別。我就有意識地幫助他們比較、分析??诳柿艘人?,所以“渴”是缺水了,你要在它身邊加上“氵”,而喝水需要用嘴,所以用“口”?!鞍肌笔侵傅拖氯?,有坑,所以書寫的時候要向下寫,而“凸”是指高出來,所以向上寫……這就是漢字的特點,漢字的個性,任何一位教師都要在自己的課堂上凸顯漢字的個性,使?jié)h字的文化品格能夠大放異彩。這樣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就會提高,不會出現厭學和想睡覺的現象了。教師要根據漢字的特點,讓學生產生靈感的火花,并且能夠與時俱進,加入時代的新解,使?jié)h字就像一個個栩栩如生的小精靈一樣,召喚著學生不斷求知,這也調動了學生的情趣而使識字教學更為有效。

總之,教師培養(yǎng)學生科學識字的方法是很多的,“教學有方,教無定法”教師可以根據學生的實際學習情況來判斷采用什么樣的教授方法。最重要的是教師要從學生的實際情況出發(fā),根據學生的年齡特點和認知規(guī)律,來選擇最適合他們的方法,調動他們識字的積極性,使學生不僅機械識記,而且能夠進行意義識記,減輕了記憶負擔,讓學生能夠達到課標的要求,并且能夠掌握并熟練應用這些漢字,把我國的漢字文化發(fā)揚光大。

參考文獻:

[1]《語文課程標準》實驗稿.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1年1月第1版

篇5

對于學生來說,識字與寫字是學習語文學科以及其他學科的基礎,是提升學生文學素養(yǎng)的必備技能。而識字與寫字的過程也是學生由口頭語言向書面語言過渡的階段。而且,小學生的識字量越多,書寫能力越高,其未來的閱讀能力、學習能力以及交際能力才會越好。但是識字寫字教學也屬于小學語文教學中的重點與難點。只有按照一定的原則,采取科學有效的策略,才能保證識字與寫字的教學質量。

一、部編版小學語文低年級識字寫字教材的編寫特點分析

(一)使用隨文練字的方法部編版小學語文低年級教材中識字寫字內容的編寫,推薦使用隨文練字的教學方法,來幫助學生進行認知與記憶。另外,部編版小學語文低年級教材中識字寫字內容的編寫還增加了一般筆畫順序的規(guī)律,目的在于幫助學生在識字的基礎上加強書寫技能的訓練與掌握。

(二)符合書寫規(guī)則部編版小學語文低年級教材中識字與寫字內容的編寫,強調學生使用鉛筆進行漢字的書寫,由易到難,循序漸進。而識字與寫字內容的編排也是由筆畫到偏旁部首,由獨體字到合體字,非常符合漢字的結構特點,符合由簡單到復雜的特點。

二、部編版小學語文低年級識字寫字教學的常見問題

(一)識字任務過重現階段,小學生識字任務過重的問題比較突出。小學生的識字任務越重,對于學生的學習要求就越高。而過重的識字任務要求學生不僅要認識生字,掌握生字的發(fā)音方法,還要學會寫字,掌握規(guī)范寫法。在這種情況下,部編版小學低年級識字寫字教學效率就不那么理想,學生對于識字寫字的積極性與主動性也不高。

(二)學習難度大現階段,部編版小學語文低年級識字寫字教學過程中,小學生學習難度大也是一個不容忽視的問題。因為漢字本身的難度就比較大,不僅有著復雜的漢字結構,生字的種類也是多種多樣,包含近義詞、反義詞、同音字、多音字、形聲字等。對于學生來說,不僅學習難度大,需要記憶的內容還非常多,學生把握起來存在一定的難度。長時間的高難度的學習生字,很容易激發(fā)學生的厭煩心理,降低小學生對語文的學習興趣。這是影響部編版小學語文低年級識字寫字教學效果的主要原因。

(三)與漢字學規(guī)律不相符與漢字學規(guī)律不相符也影響著小學低年級識字寫字教學效率與教學質量的提升。在識字寫字教學過程中,漢字學具有理論指導的作用和價值。如果只通過死記硬背的方式來進行漢字的學習,那么不僅學習難度大,學習過程枯燥,學生也無法體會到漢字的作用與價值。也就是說,與漢字學規(guī)律不相符,使得識字寫字教學難度增大,識字寫字教學活動的順利實施受到影響[1]。

三、部編版小學語文低年級識字寫字教學遵循的原則

(一)主動性原則在部編版小學語文低年級識字寫字教學過程中,需要遵循主動性原則,激發(fā)學生對識字寫字的積極性與主動性。只有這樣,才能夠在保證學生掌握一定識字寫字技能的同時,提升學生的學習能力。而且,只有學生有了一定的學習積極性與主動性,才會產生探索新知識的欲望與沖動。所以,學生的自主性越強,學習效率就越高,勤思考、多動腦的學習習慣就越容易養(yǎng)成,學生的學習能力以及綜合能力就越容易提升。

(二)探究性原則在部編版小學語文低年級識字寫字教學過程中,需要遵循探究性原則。這也是學生學好識字與寫字的基本原則。只有充分遵循探究性原則,學生才會充分體驗到學習的快樂,才會享受學習與思考的樂趣,才能夠在自主學習的過程中充分發(fā)揮自己的主觀能動性。

(三)趣味性原則因為小學生的年齡較小,對于新鮮事物以及趣味性強的事物都有著強烈的好奇心。教師可以進行傳統(tǒng)教學模式的創(chuàng)新,在識字寫字教學的過程中,根據學生的情感認知、價值觀以及學習狀態(tài),及時調整教學方法,按照學生的發(fā)展規(guī)律,將教學方法與教學過程融為一體,從而讓學生愉悅地學習,沉浸在學習的快樂當中,保證學生識字寫字的學習效率。

四、部編版小學語文低年級識字寫字教學質量的強化策略

(一)激發(fā)學生對識字寫字的學習興趣只有學生對識字寫字有著濃厚的學習興趣,才能夠高效、愉悅地展開學習活動。這需要從以下兩方面入手。第一,加強網絡資源的合理利用。通過網絡資源展開學習教學,借助網絡資源的趣味性來激發(fā)學生對識字寫字的積極性與主動性,讓學生積極參與到識字寫字教學過程中,享受識字寫字的樂趣。第二,加強多媒體教學設備的運用。多媒體教學設備的應用特點就是直觀、形象而且富有趣味性。在識字寫字教學過程中運用多媒體可以有效提升教學過程的趣味性,保證學生識字寫字的學習興趣與學習效果。而且,加強多媒體教學設備的運用,還可以利用圖片與漢字相結合的形式,給學生以視覺刺激,不僅可以有效激發(fā)學生對識字寫字的學習興趣,還可以加深學生對生字的記憶與理解[2]。

(二)教會學生識字寫字的學習方法要想有效提升小學語文低年級識字寫字教學質量,必須要教會學生識字寫字的學習方法。這是保證識字寫字教學活動順利實施,提升識字寫字教學質量的關鍵。而要想教會學生識字寫字的學習方法,需要從以下兩方面入手。第一,教會學生漢字記憶方法。學生在掌握了記憶方法之后,就可以通過自己喜歡的學習方式進行漢字的記憶,提升識字寫字的學習質量。第二,豐富教師的教學手段和學生的學習方法。在小學語文低年級識字寫字教學過程中,只有利用各種教學手段,引導學生主動進行識字寫字的學習,引導學生通過多種學習方法來進行識字寫字的學習,學生才能夠感受到識字寫字的學習樂趣。甚至,學生還可以通過自主學習來找到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提升自身的學習能力[3]。

(三)加強游戲教學法的應用要想有效提升小學語文低年級識字寫字教學質量,必須要加強游戲教學法的應用。通過游戲教學法來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以及學習積極性,讓學生在充滿趣味的游戲中展開識字寫字的學習。而游戲教學的應用需要注意以下兩方面。第一,要優(yōu)先選擇趣味性較強的游戲活動。即教師要先分析學生的學習特點,有針對性地選擇學生喜愛的游戲來進行識字寫字教學活動設計,從而保證游戲教學的順利實施,引導學生在掌握漢字的認識與書寫之后,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習慣。第二,要優(yōu)先選擇可行性較強的游戲活動。即教師要首先選擇安全系數較高的游戲,然后再選擇與識字寫字契合度較高的游戲。只有這樣才能充分發(fā)揮游戲教學法的優(yōu)勢,保證識字寫字的教學質量。

(四)確保識字寫字教學符合漢字學規(guī)律要想有效提升小學語文低年級識字寫字教學質量,必須要確保識字寫字教學符合漢字學規(guī)律。只有這樣,才能夠保證學生熟練地掌握漢字的結構、特點以及規(guī)律,這樣的教學針對性更強,教學效率更高。而要想確保識字寫字教學符合漢字學規(guī)律,需要注意以下兩方面。第一,運用象形字教學,這也是部編版小學語文低年級識字寫字教學的主要內容,屬于小學語文教學中的重點與難點。在符合漢字學規(guī)律的條件下進行象形字教學,可以確保識字寫字教學活動的順利實施,保證教學質量。第二,運用會意字教學,這需要在學生已經掌握了一定的象形字的前提下實施。而且會意字教學的運用可以有效提升學生的分析觀察能力,保證教學質量。第三,圖示法、演示法都是非常有效的教學方法。只有在識字寫字教學符合漢字學規(guī)律的條件下開展教學活動,才能夠保證教學效果。

(五)合理應用隨文識字教學方法隨文識字指的是在特殊的語言環(huán)境中,經過教師的引導,學生可以高效地讀準字音、理解字義以及掌握字形。與集中識字方法相比,隨文識字更加靈活、發(fā)散,具有趣味性,它可以將漢字、詞語、語句、段落的語境等進行自然的結合,彰顯漢字的表意功能。一般情況下,常用的隨文識字教學方法有四種:第一情境識字法,即教師通過創(chuàng)設與課文相融合的識字情境來進行識字教學,從而充分發(fā)揮語言環(huán)境的優(yōu)勢,讓學生在學文的同時,掌握字音、字形以及字義。第二圖文結合識字法,即按照學生的識字規(guī)律進行看圖識字,具有形象、直觀的特點,可以幫助學生輕松、高效地識字。第三字理識字法,即按照漢字的構字規(guī)律,從字形到字義、再到字理的辨析,從而激發(fā)學生對漢字的學習興趣,加深學生對漢字的印象。第四生活識字法,即將漢字的字義與學生的實際生活進行緊密的聯(lián)系,讓學生在日常生活中進行字音、字形以及字義的學習,更加深刻地理解漢字的構字規(guī)律。

篇6

【關鍵詞】 識字教學 小學語文 規(guī)律

1當前小學語文識字教學的弊端所在

1.1熱衷于識字教學方法的挖掘、更新,追求更多更快地識字,而不顧兒童的實際心理發(fā)展和能力現狀,或者對兒童識字提出過高的要求,增加他們的學習負擔,或者降低識字的要求(其極端表現就是本文在開頭兩節(jié)中所論述的提前識字和快速識字)。

1.2不考慮兒童不同的個體發(fā)展特征,“一視同仁”,對基礎不同的學生采用同樣的教學方法,提出同樣的要求,從而使識字教學失去針對性和靈活性。

1.3不了解兒童心理發(fā)展的階段性,更不了解每個階段兒童不同發(fā)展的特征,或者雖然了解識字教學的階段性,但為了教學的便利而置之不理,從而使識字教學不能根據不同的階段來確定教學目的、運用教學方法。

1.4不了解兒童的心理,不重視激發(fā)學生的興趣,不能用生動有趣的語言和形式吸引學生,使識字課變得枯燥無味。教學活動是一個雙向的活動,其中,教師是活動的指導者和引導者,學生是學習的主體。識字教學當然也應該以學生作為主體,教學目標的制定、教學活動的展開都應該充分考慮到教學主體的共同特征和個體差異。因此,小學識字教學的開展必須與兒童的年齡、心理發(fā)展相適應,必須注意培養(yǎng)兒童學習漢字的興趣。

2小學語文識字方法的選擇

2.1集中識字。集中識字是我國識字教學中影響最為廣泛的識字法之一。它的主要特點是:先識字,后讀書,集中教,分散練,學習一批字,讀一些課文鞏固識字;然后再學習一批字,再讀一些課文。堅持形音意統(tǒng)一,字詞句聯(lián)系,認讀寫結

合,識與說兼用;根據漢字的特點,以象形字、指事字、會意字、形聲字等造字規(guī)律對漢字進行分門別類的研究學習,特別是充分利用形聲字的構字規(guī)律,采取基本字加偏旁部首的辦法,以突出漢字的字形規(guī)律。優(yōu)點:基本字帶字不僅體現了漢字的系統(tǒng)性,而且可以讓漢字內部結構的理據性發(fā)揮作用,從而揭示了漢字的特點和規(guī)律;合乎識記規(guī)律,符合兒童漢字識記能力的差異,利于突破字形難點,加快識字速度,增加低年級識字量。缺點:識字與閱讀分開進行,使識字脫離一定的語言環(huán)境,使學生有單調枯燥之感,也在一定程度上形成當堂識字效率高,但遺忘率也較高的弊端;識字與閱讀分開進行,延長從識字到閱讀的轉換過程,一定程度上延誤學習書面語言的最佳時機;集中識字最大特點是以漢字本體――字形為出發(fā)點,抓住形與義、形與聲的聯(lián)系進行教學,這就對教師文字學方面的知識提出了較高的要求。而小學語文教師文字學基礎知識的不完善甚至欠缺,對這種方法的運用和進一步推廣起到了阻礙作用。

2.2分散識字。分散識字是教師最易采用和最樂于采用的識字方法,幾十年來一直在小學識字教學中占主導地位。它重視能力的培養(yǎng),強調在語言環(huán)境中識字,即把生字生詞放到特定的語言環(huán)境中去感知、理解和掌握;重視心理學規(guī)律,強調識字教學方式的生動性、靈活性和教學內容貼近生活等等,都是具有普遍的規(guī)律性。或許正是隨文識字沒有特定的教材,教師在教學中更容易根據實際靈活運用,所以使它的思想在識字教學中被廣泛采用和實踐。優(yōu)點:遵循教育學規(guī)律,將識字和閱讀緊密結合起來,識字與培養(yǎng)語言能力相結合,便于學生盡早閱讀,培養(yǎng)良好的語感;遵循心理學規(guī)律,根據兒童的語言思維發(fā)展水平與特點,從兒童的興趣與接受能力出發(fā),創(chuàng)設溫馨而富有情趣的識字環(huán)境,有利于引起學生的學習興趣,調動積極性。缺點:由于識字是分散在課文中進行的,對識字的難點――字形的理解、認知和記憶缺乏科學性、體系性,不能很好地突出漢字的自身規(guī)律,并且有進度緩慢,低年級識字量不足的局限。

2.3注音識字。注音識字又稱“注音識字,提前讀寫”,是根據《漢語拼音方案》,通過將字注音進行識字的一種方法。它是以學好漢語拼音并發(fā)揮其多功能作用為前提,在兒童入學不久未識漢字或識字不多的情況下,就開始聽、說、讀、寫訓練,并在此基礎上,把擴大兒童的認知范圍和發(fā)展語言能力結合起來,以期全面提高小學語文教學質量。優(yōu)點:充分利用注音課文和注音讀法,提前讀寫;為閱讀識字提供了較佳的語言環(huán)境,兒童學習書面語言的最佳時機得到充分的利用。缺點:它主要解決的是大綱提出的“讀準字音”的問題,忽視了漢字的理據性和系統(tǒng)性,忽視漢字識記規(guī)律,沒有建立起音形義內在聯(lián)一系,錯別字較多,并且也不利于書面語言的進一步發(fā)展。

3小學低年級學生識字教學的策略

篇7

關鍵詞 特殊學校;兒童語文;語文教學

一、為智障兒童提供良好的言語環(huán)境

家庭、社會、學校語言環(huán)境對智障兒童的語言發(fā)展起著一定的作用,特別是家庭環(huán)境,良好的家庭環(huán)境能促進智障兒童語言較好地發(fā)展,使他們的語言缺陷得到部分補償。相反則會妨礙兒童的言語活動,使智障兒童的言語缺陷更加嚴重。因為兒童不可能憑空獲得語言,他們首先是在家庭語言環(huán)境的熏陶下逐步學會發(fā)音和說話的。調查發(fā)現由于某些智障兒童在家庭里得不到良好的言語刺激,說話受不到鼓勵。有的家長自身素質很差,不能為孩子提供良好的言語典范,因而語言比家庭教育重視的孩子明顯落后,如:我班的孫××與李××相比,孫××智力相對比李××好,但語言發(fā)展卻落后于李××,這是因為家長重視家庭教育。對于這些孩子,在學校,我們應該為他們提供良好的語言環(huán)境。第一,用普通話與他們交談,平時說話發(fā)音正確,用詞恰當,語句符合語法規(guī)范。第二,充分發(fā)揮孩子的主動性,讓孩子多練習說話,多問些“為什么”,力求每次都能講一句完整的話。第三,結合教學內容積極創(chuàng)設生活情境,讓他們在體驗中說話。第四,適時引導家長創(chuàng)設寬松、愉悅、語言味濃的家庭言語環(huán)境。只有這樣,智障兒童的口語能力才能得到充分的鍛煉和發(fā)展。

二、找準病因,分析情況,進行矯正

智障兒童的病因很復雜,我們應該為每位孩子備好個人詳細檔案(包括從出生到入學的病史),對于言語有障礙的兒童進行個別強化教育。如:我班的汪××由于腦癱語言障礙,能理解和表述單字、單詞、單句,并能說完整句,但是往往發(fā)音不準,吐字含糊不清,不分四聲。我就為她制訂了一份個人計劃:(1)聽覺訓練,每天課間十分鐘讓她聽錄音機,并且內容是變化的,有故事、歌曲、兒歌,讓其聽正確的發(fā)音。(2)發(fā)音器官訓練(包括舌操訓練、發(fā)音訓練和拼讀訓練),進行舌操訓練很有必要,這樣可以使舌肌得到相應的鍛煉,因為舌頭靈活是發(fā)音準確的關鍵。為此,我每天要求她做兩次舌位操,使她舌頭靈活,經過訓練有一定的效果,她的發(fā)音有了明顯的好轉。

三、漢字構造規(guī)律和聽覺障礙學生的認知規(guī)律結合

聽覺識字教學意義重大,任務繁重,因此在教學時要掌握方法,不能一味死記硬背。識字教學方法要考慮到漢字構造規(guī)律與聽覺障礙學生的認知規(guī)律。

(1)根據漢字的構造規(guī)律進行教學。最初的漢字來源于“圖畫”,隨著漢字方塊化結構的需求和漢字認知功能的演變,漢字逐漸成為抽象的語言符號,特別是在漢字隸變后,字形已脫離了“圖畫”。在漢字的演化過程中,人主要通過相似聯(lián)想來完成漢字的符號化過程,在這個過程中根據相似聯(lián)想的不同方法出現了構字的不同規(guī)律,即所謂的六書。在對聽覺障礙學生進行識字教學時,教師要充分利用漢字的構字規(guī)律,幫助學生進行理解記憶,更要在教學中幫助學生學會合理聯(lián)想,掌握識字方法,培養(yǎng)他們獨立識字的能力。例如漢字的偏旁部首具有強大的構字功能,同一偏旁的字大多具有一定程度的相關,比如“馬”字旁,作為形旁,表示馬類動物(驢、駒等)或與馬有關的行為(馳、駕、駛等),“馬”字旁作聲旁,可以提示字的聲音。識字教學要幫助聽覺障礙學生掌握好偏旁部首,運用偏旁部首大量識字。

(2)根據聽覺障礙學生的認知規(guī)律進行教學。漢字識別過程接近圖形識別,它具有整體識別先于局部識別的特點,具體地說,就是先整體后部件,先輪廓后內含,先上部后下部,先左部后右部,先熟悉后生疏。因此,教師在字形教學時,要根據這種特點運用一些方法重點講解和復習漢字中容易出現錯誤的部分。例如在學習新字時,將容易出錯的部分用彩筆等突出出來,重點練習,特別要注意漢字的內部(包圍或半包圍結構)、下部(上下結構)、右部(左右結構),以及學生不熟悉的部件;復習時將一些相似的字進行比較,防止錯誤的發(fā)生。此外,由于整體識別優(yōu)于局部識別,因此在學生有一定的識字基礎后,識字教學要注意引導學生逐漸從通過筆畫記憶字形過渡到通過部件記憶漢字,提高學生識字效率。有研究顯示,漢字的筆畫和熟悉度是影響聽覺障礙學生漢字識別的重要因素。當筆畫數增加時,識別的難度增加,識字教學要遵循由簡到繁的順序進行。漢字的熟悉度同樣影響到漢字的識別,對于熟悉的漢字識別快,因此識字教學應識寫分開,對于一部分常用的但寫起來比較復雜的字,可以要求學生會認而暫時不要求會寫,這樣一方面可以及早展開閱讀,另一方面在閱讀中反復遇見這些字,會增加對這些字的熟悉度,從而降低將來書寫這些漢字時的難度。

三、教學氛圍愉快化

篇8

關鍵詞: 幼兒園 識字教學 培養(yǎng)方法

在幼兒園語言教學中,識字教學無疑是最重要的環(huán)節(jié)。要讓幼兒學會有效識字,輕松地完成學會常用漢字的任務,為他們小學獨立閱讀和作文表達創(chuàng)造有利的條件,教師就要重視提高幼兒的識字能力。幼兒園孩子想象力豐富,好奇心強,有著他們獨特的心理特征及學習規(guī)律。教師如果掌握幼兒心理及年齡特征和識字教學的規(guī)律,就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一、抓重點、破難點,掌握漢字音形義

語言學習首先是母語的學習。幼兒在入學之前,已經掌握一定的口語詞匯,并且能初步理解這些詞匯的意思,幼兒入學后就要學會把口頭詞匯轉變成書面語言。教師在教學中要幫助他們已經掌握的口頭詞語與代表這些詞語的文字符號之間建立牢固的聯(lián)系,這是老師的任務,更是幼兒園的識字教學任務。因此,教學重點要放在音、形、義的必然聯(lián)系上,并且要突破字形教學這個難點。

1.首先談談字音方面。漢語拼音是我們識字的工具,教學中幼兒掌握拼音,學會借助拼音認字,學習漢字就是一件非常簡單的事。教師要引導幼兒準確認識聲母、韻母等拼音知識,讓幼兒熟練地使用拼音,正確地讀出聲調。

2.再來看字形。形態(tài)各異、千變萬化的漢字,對剛剛入學的幼兒來說,是很難記住的。所以教師要想更多的辦法,讓幼兒學會輕松記憶字形。

教師要注意訓練幼兒掌握筆畫。如“鳥”字第二筆是“橫折鉤”而不是“橫溝”。教學“鳥”字時,可以聯(lián)系“也”字來識記它,也可以和“皮”對比記憶,以加深印象。另外,教學合體字,由筆畫過渡到偏旁部首,再到合體字。偏旁部首一定要牢牢掌握,讓幼兒一見到合體字,就先看它的偏旁部首。引導幼兒了解,偏旁部首加上其他的部件就組成合體字,偏旁部首的改變,會引發(fā)漢字的一連串的變化。這樣循序漸進,幫助幼兒掌握字形的結構和變化。

3.最后看看字義的教學。幼兒的想象力豐富,善于形象思維。教師可以針對這種情況,借助圖片或多媒體動畫幫助幼兒理解字義,還可以把新字放到課文中,引領幼兒在語言環(huán)境中理解字義,這是在為小學的學習打基礎。

二、變方法,靈活多樣記漢字

幼兒園的幼兒好奇心強,很容易被新鮮事物吸引,但同時注意力極易分散。教師應抓住這一特點,運用更靈活多變的識字方法,激發(fā)幼兒的學習,增強學習效果。

1.直觀教學法。如教“塵”這個字時,讓幼兒觀察土的顆粒,陽光下灰塵的顆粒,讓幼兒感受什么樣的土為塵。幼兒觀察觀察后明白,極小的土的顆粒就是“塵”。教學一些動詞時,我們可以用動作演示的方法,讓幼兒更直觀形象地理解詞義,掌握字形。

2.聯(lián)想識字法。漢字雖然各自獨立,但很多漢字之間有著緊密的聯(lián)系,用聯(lián)想教學識字可以充分發(fā)揮幼兒的想象力,增強識字效果,培養(yǎng)幼兒的創(chuàng)新能力。

教師要引導幼兒根據字形展開想象。如教“聞”這個字,先利用課件把“聞”字的演變過程展現給幼兒,告訴幼兒,過去的“聞”不是“聞氣味”的意思,而是“聽”的意思,用耳朵聽門外的聲音,就是“聞”。除此之外,還可以根據字義展開聯(lián)想,如教“聰”字,告訴幼兒常用“耳”,用“眼”,動“口”,用“心”才能聰明。這樣不僅可掌握字形字義,還可教育幼兒怎樣學習。

3.游戲識字法。兒童天性活潑好動,對枯燥的東西很容易厭煩,游戲是他們最喜歡的活動形式。教師應充分利用這一點,把識字教學融入游戲,激發(fā)幼兒的學習興趣。比如可以采用“找朋友”、“開火車”、“沙盤寫字比賽”、“摘蘋果”等形式進行識字競賽的游戲,幫助幼兒掌握漢字。游戲中,孩子在輕松快樂的氣氛中學習,不但不感到厭煩,反而容易掌握漢字規(guī)律。

三、掌握規(guī)律,舉一反三記漢字

漢字太多,如果讓幼兒單純記漢字,不僅難度大,還容易混淆和忘記。教師應引導幼兒掌握一些漢字規(guī)律,使他們學會舉一反三,觸類旁通。例如漢字字形的“謙讓有禮”:有的獨體字變成偏旁放在合體字中時,形體會發(fā)生適當變化,如“木、禾”字做偏旁時,最后一筆“捺”就要變成“點”,為右邊部分讓出地方……如果幼兒掌握偏旁部首的規(guī)律,在學習中加以運用,學漢字、寫漢字就容易得多。

合體字的構造方法很多,如漢字中形聲字。形聲字由兩個部分組成,一部分表示字的讀音,叫作聲旁。另一部分表示字的意義,叫作形旁。如果同一個形旁和不同的聲旁結合,形成的字大多讀音不同而意義相關。例如用“水”作形旁,可以組成“江、河、湖、?!钡扰c水有關的形聲字。同一個聲旁和不同的形旁結合,形成的字讀音相同或相近,但意義卻不同,例如用“言”作聲旁,可以組成“談、淡”等讀音相近的形聲字。這樣的情況很多,如“犭”的字多與野獸有關,“忄”的字多與心情有關,“亻”的字多與人有關,“扌”的字多與動作有關,“蟲”的字多與昆蟲有關……幼兒掌握了這些規(guī)律,就能自己找出生字的特點,理解字的意義,掌握了識字的規(guī)律,識字效率當然會大大提高。

四、注重鞏固,提高識字能力

篇9

關鍵詞: 小學語文 識字教學 因材施教

對于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來說,識字教學可謂是第一教學要素,是小學生進行作文寫作、課文閱讀和文章理解的基礎條件,因此,提高識字教學質量是小學語文的重點教學任務之一。在整個識字教學環(huán)節(jié)中,小學語文教師應該靈活運用多種教學方式,增強識字教學的趣味性,樹立因材施教的教學理念,幫助小學生認識和掌握更多的漢字。

一、充分激發(fā)學生的識字興趣

在小學教育階段,學生對于語文識字學習的認知比較單純,沒有較強的目的性,在學習過程中往往注意力無法長時間集中,這就需要小學語文教師根據他們的心理和生理特點,創(chuàng)設豐富的課堂學習情境,吸引小學生的學習注意力,充分激發(fā)學生的識字興趣,并鼓勵學生主動思考,積極參與識字學習。在具體的小學語文識字課堂教學中,教師應該不斷運用新穎的激趣方法,創(chuàng)設不同的識字情境,以此增強識字教學的趣味性。教師可以使用講故事、猜字謎、順口溜、唱兒歌和做游戲等方式,創(chuàng)設具體的識字情境,激發(fā)他們的學習興趣。例如在教學“回”字時,教師可以使用“表里如一”字謎,也可以把一些漢字組成一句順口溜。比如在教學“所”字時,可以使用:一戶一斤米,所以要珍惜,運用此種方式讀起來趣味性十足,且朗朗上口,可以有效增強識字教學效果。

二、引導學生發(fā)現漢字的規(guī)律

在小學語文識字教學中,漢字的自身特點與規(guī)律十分豐富,教師可以充分利用漢字的這些特點,開展識字教學活動,提高學生學習漢字的積極性與主動性。在眾多的漢字中,不少漢字的筆畫看起來比較類似,而字義和字音則大不相同,還有一些漢字的部首相同,結構是自成特點。在這種情況下,小學語文教師可以引導學生發(fā)現漢字的規(guī)律,通過概括、整理等方法,自主學習漢字,分析和研究漢字的結構,并對它們進行對比,從而達到事半功效的學習效果。例如,教師可以把這幾個漢字集中在一起讓學生進行認識,“澡、操、噪、燥”,學以運用“用水來洗澡,伸手來做操,噪音惹人惱,有火能干燥”引出這四個漢字,并引導小學生發(fā)現它們的規(guī)律,其部首都是“住保通過對漢字結構規(guī)律的整合與分析,讓小學生體驗到識字的樂趣,在學習過程中主動性有所提升,也能夠感受到漢字的魅力。

三、培養(yǎng)學生以語境認識漢字

小學生在語文識字過程中,如果依靠純粹的死記硬背,不僅學習過程枯燥乏味、機械沉悶,而且費時費力,實效性不高。因此,小學語文教師在具體識字教學實踐中,可以將識字教學與閱讀有機結合起來,培養(yǎng)小學生根據具體語境認識漢字的能力,一方面可以有效避免學習漢字的枯燥乏味,另一方面可以增強他們的記憶,掌握漢字的具體使用方法。例如,在《趙州橋》的教學過程中,對于課文中的生字“匠”,文章中在“石匠”這一詞語中出現,教師可以讓小學生通過認識和記憶“石匠”這一職業(yè),學習“匠”,根據具體的語境學習和掌握漢字。另外,教師也可以運用“處處留心皆學問”的識字教學理念,引導小學生在日常生活中交流、尋找和認識漢字,隨時學習,不斷擴大識字量。比如小學生可以把家中的一些日常生活用品貼上文字標簽,每天看到的時候讀一讀,隨時學習、記憶和鞏固。

四、加深鞏固識字的學習效果

小學生在語文識字過程中,認識完生字之后,教師應該采用有效的方法加強和鞏固他們的識字學習效果,并根據人類記憶力的特點,組織小學生進行各種形式的鞏固與復習,幫助他們反復、多次學習和記憶生字,最終達到永久的記憶效果。一般常用的鞏固方法為抄寫、默寫和聽寫等,創(chuàng)新與加強的方法為猜字謎和造句等,以及組織小學生開展識字、寫字比賽。除課堂學習時間之外,小學語文教師還應該注重學生在課余時間對漢字的學習與鞏固,可以與他們的家長合作、聯(lián)手,鼓勵家長在日常生活中不斷考察與提醒小學生記憶相關的生字,把生活中一些常見的漢字補充到他們的記憶庫中,增加漢字儲量。另外,教師還應該引導小學生養(yǎng)成一個隨時記憶和鞏固的良好學習習慣,在日常學習與生活中,提高對漢字的敏感度,善于抓住學習的機會,不斷鞏固學習效果。

綜上所述,在小學語文識字教學過程中,作為學習語文知識的基礎,教師應該充分認識到識字教學的重要性。因此,在具體的識字教學實踐中,小學語文教師應該針對學生的身心發(fā)展特點,幫助他們認識和掌握更多的漢字,為學習語文課程奠定堅實的基礎。

參考文獻:

[1]胡云霞.小學低年級語文識字教學[J].開封教育學院學報,2015,09:203-204.

篇10

一、滲透漢字的結構規(guī)律,指導學生寫好合體字

合體字的字形結構主要有左右結構、上下結構、包圍結構三種類型。合體字基本可以視為由兩個部件(或兩個以上部件)組合而成的,這兩個部件就好比一對朋友,只有把他們的位置和大小關系配合好了,整個字才和諧美觀。這兩個部件的位置和大小關系可以說是此消彼長的。如果這一個部件寬一些,另外一個部件就要發(fā)揮謙讓的美德稍窄一些;如果這一個部件高一些,另外一個部件就要讓一讓,寫得低一些。這兩個部件總是在寬窄高低的變化中求平衡的,這體現了漢字的謙讓美。例如,“胡”字左邊的“古”位置稍高,那么右邊的“月”就要讓左邊,寫得低一些,這樣“月”的一撇才能舒展,伸到“古”下面,左右兩部分就配合得緊密和諧了。反之,如果把“月”寫得和“古”一樣高,那么“月”的一撇則沒有舒展的余地,顯得很局促,影響整個字的形體美。在寫字教學中,滲透這些合體字的字形規(guī)律,學生就會在頭腦中形成整體意識,由只是感覺漢字的美或不美,而無法說出理由,上升到理性認識,為寫好合體字打下基礎。

二、形象有趣的肢體模仿,指導學生寫好合體字

小學生多以形象思維占優(yōu)勢,他們對任何事物都好奇,樂于模仿,遇到新鮮事物愿意親手試一試。因此,教師在寫字教學中,要順應學生的年齡特點,充分調動他們的非智因素。有些漢字的字形可以用人的肢體語言來模仿,不妨讓學生把自己想象成這個字,用頭和四肢的動作來表現漢字的字形特點。例如,在教學“幸”字時,可以引導學生模仿字形,中間的長橫就像人舒展開的雙臂,托住上面、蓋住下面;上面的短豎就像人的頭,下面的長豎就像人直立的腿,人要直立挺拔,站得有精神才好看。那么“幸”字的上下兩豎要對齊,落在豎中線上,這樣就能把這個字寫得很有精神。再如教學“朵”字時,可引導學生想象“朵”字是一個穿裙子的小姑娘,裙擺不能落地,所以“朵”字的撇捺撐開不落地,用雙臂做個動作,學生在運動、模仿的過程中加深了對合體字的認識。

三、精當有效的“觀察三步曲”,指導學生寫好合體字

1.培養(yǎng)主動觀察的習慣。研究表明,沒有觀察習慣和不掌握觀察方法的學生,寫字水平較低。因此,寫字教學時,教師必須留給學生觀察漢字的時間,把主動權交給學生,而且時常督促學生積極主動地觀察字形,讓他們明白觀察范字是寫好合體字的前提。只有認真仔細地觀察范字,才能對漢字的形體美作出正確的評價和鑒賞。

2.培養(yǎng)從整體到局部的觀察方法。課堂教學中,總有

一部分能夠主動觀察漢字的學生,看了半天仍然毫無所得,或所得甚少,寫出來的字仍舊不美觀,甚至寫錯字。這說明在觀察活動中,僅僅明確目的、激發(fā)興趣是遠遠不夠的,必須教會學生正確的觀察方法,引導其觀察的方向,使他們掌握科學的觀察順序。例如,引導學生從漢字的整體入手,先看這個漢字的大致輪廓,明確它的間架結構,知道漢字是屬于什么結構的字,各部分在田字格里所占的大小比例,從而將漢字歸入具有共同特點的一類字中。如以“耘”字為例,通過整體觀察,學生了解“耘”字屬于左右結構的字,左窄右寬,左長右短,左高右低;再觀察細小的筆畫,將一些容易寫錯的筆畫看清楚,以保證把字寫正確、寫規(guī)范,還要注意筆畫之間的穿插與變化,感受漢字形體的優(yōu)美和精妙之處。再以“耘”字為例,通過進一步的細致觀察,不難發(fā)現“耘”字左半邊的最后一筆是點,而不是捺,原本“耒”的最后一筆是捺,但當它作為偏旁部首時,捺要縮成點,以保證右邊的部件有空間寫。否則,“耘”就變成“耒云”了,十分不美觀。這樣從整體入手,經過各方面的觀察分析,再回到整體,久而久之,學生就養(yǎng)成了全面完整地觀察字形的能力。

3.培養(yǎng)學生學會“邊觀察、邊比較”的方法。漢字雖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