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金屬化學元素范文

時間:2023-06-15 17:40:52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非金屬化學元素,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非金屬化學元素

篇1

碘釩鈾是化學元素的名稱,化學元素就是具有相同的核電荷數(shù)(核內質子數(shù))的一類原子的總稱。從哲學角度解析,元素是原子的電子數(shù)目發(fā)生量變而導致質變的結果。

碘是一種非金屬化學元素,元素符號是I,原子序是53。碘是最重的非人造穩(wěn)定的鹵素元素,在標準狀況下以有光澤的紫黑色固態(tài)非金屬存在。

釩的元素符號是V,銀白色金屬,在元素周期表中屬VB族,釩的熔點很高,常與鈮、鉭、鎢、鉬并稱為難熔金屬。

鈾是一種銀白色金屬化學元素,也是自然界中能夠找到的最重元素,屬于元素周期表中的錒系,化學符號為U。

(來源:文章屋網 )

篇2

【關鍵詞】自沖鉚接;微裂紋;裂紋擴展;疲勞強度

0.引言

自沖鉚接技術是采用一個鉚釘連接兩個或更多部件的方法,它實行沖鉚一次完成。半空心鉚釘自沖鉚接工藝的鉚接過程鉚釘在沖頭的作用下,穿透上層板料,在凹模和鉚釘外形共同作用下空心鉚釘尾部在下層金屬中張開形成喇叭口形狀。自沖鉚接除了可連接上述點焊所難于連接的材料外,自沖鉚接和點焊相比還具有許多點焊所不具備的優(yōu)點:能連接不同材料,能和粘接復合連接,無發(fā)光,發(fā)熱少,疲勞強度較高,快捷等。

1.自沖鉚接疲勞破壞方式

自沖鉚接的疲勞擴展最易在鉚接孔處擴展,且在宏觀上裂紋擴展方向垂直于載荷方向,且裂紋宏觀方向通過鉚接孔中心,在裂紋擴展末期的瞬斷時形成剪切唇,剪切唇與載荷成大約45o,這其實是由于強度不足所致。

有的時候自沖鉚接疲勞裂紋不在鉚接孔發(fā)生,而有可能在鉚接孔附近靠近鉚釘頭部的地方萌生和擴展,這主要由于鉚釘在受載時會對板料有一個彎曲作用。在有的時候,比如自沖鉚接和粘接復合連接時,或材料缺陷情況下,疲勞萌生和擴展還可能發(fā)生在板料的其他部位。

2.自沖鉚接微裂紋的產生

鉚釘可用鋼材或硬鋁等制作,一般經熱處理來適當提高其韌、硬度,這主要取決于被鉚接材料特性如強度、硬度、厚度等。被鉚接的材料常有鋼板、鋁板或鋁合金、塑料、銅或銅合金、高分子材料及復合材料等,一般其硬度不能太高,否則鉚釘將難刺穿上板料,若采用更高硬度的鉚釘,但這樣鉚釘在刺入板料和張開時易開裂,且增大了刺入力。

由于鉚釘刺進板料時,板料內部強度、硬度、結構、相分布、原子結合力不均,晶粒、晶界性狀不一等原因導致板料的鉚釘孔孔壁有毛刺、微裂紋,這些將是導致自沖鉚接失效的重要擴展源。

下面闡述裂紋不在鉚接孔中產生的情況。金屬中常見的有面心立方晶格、體心立方晶格、密排六方晶格等多種結構,它們具有多種滑移系和滑移方向,晶體是各向異性的。在其受力時可沿著受載最大或最弱的、抗力最小的晶面和晶向滑移,在每一次滑移時晶面和晶向都有可能不同,這樣就有可能導致產生侵入溝、擠出脊、晶格畸變或位錯堆積等缺陷,導致出現(xiàn)微裂紋。

由于材料在成形時溫度高低不是很均勻、化學成分也不可能非常均勻(如鋼中的碳元素)、表面和內部散熱不均、化學成分偏析或偏聚也不均勻等原因,可能導致多種晶體結構同時存在,不過可能有一種或幾種結構為主,況且材料一般都是含有多種元素,則原子間作用力或鍵的作用力將不同,其對內、外界環(huán)境和作用載荷改變而應力的變化也不同,這也將導致最薄弱處出現(xiàn)微裂紋;每種結構、成分的機械性能(如硬脆度、強度等)和形狀、結構就不同,受載時材料內部的微觀部分的受力肯定不一樣(如應力集中等);那么由以上各原因,經過反復不斷的受載則位錯或微裂紋將在最薄弱處發(fā)生。

一般金屬材料都是多晶體構成的,如果結晶時溫度不太均勻、散熱不均勻、冷卻不均勻或其他添加元素、雜質干擾等情況,金屬內可能出現(xiàn)兩種或多種晶格,微觀受載不均就位錯增加而出現(xiàn)微裂紋。每種晶格分別存在一個個小晶體內,這樣一些小晶體常排列方向各異,各小晶體間以不規(guī)則的、畸變的結構連接,形成晶界或亞晶界,晶界或亞晶界強度和硬度較高,但其方向、排列、結構、強度等各異,且存在位錯,在受到交變載荷、沖擊載荷、循環(huán)載荷、受力不均勻、應力集中等情況時,由于變形不協(xié)調、不均勻或附加載荷等,相對較弱的晶界和亞晶界可能發(fā)生更大的位錯,或小孔洞,甚至破裂成微裂紋;也可能因小晶體內的微觀或顯微局部強度不夠,當載荷長時間作用時,某些小缺陷就不斷擴展成微裂紋,然后微裂紋經很多次擴展就穿晶破裂。

金屬材料內部常有其他金屬或非金屬元素。如鋼材中添加的碳、硅、硫、磷、鉻、鎳等等元素,這些元素往往固溶于基體中(如在鋼材中這些元素會固溶于鐵晶格中形成固溶體)或形成金屬化合物等,且鋁合金中可能有α、θ、S等相,銅合金中可能有α、δ、β‘等相,還可形成金屬化合物如滲碳體等,載荷在微觀不均,位錯增加,微裂紋將在薄弱處產生;由于化學成分不完全均勻,各種成分在進行物理化學變化時所處的條件也不完全毫無差別,這些相可能同時存在,且可能方向、位置及形狀等較為雜亂,微觀受載不均,位錯堆積,微裂紋將在薄弱處產生;而且比如常用的退火、正火的鋼材由于化學元素是否均勻、是否偏聚偏析、熱處理加熱快慢、加熱是否均勻、降溫速度、降溫是否均勻等影響可能導致材料中同時存在鐵素體、珠光體、滲碳體等各種相、結構,而各種相的強度、硬度、韌性、伸長率等不一,這樣當材料受到外載時,在微觀中的每個相的各個部分的微觀變形及受力就不一樣,這使得最薄弱處出現(xiàn)微裂紋;且由于加溫、降溫等在材料內部和外部差別不一等情況,可導致材料內部應力大小不一,甚至出現(xiàn)有的地方是拉應力而有的地方是壓應力,且可能應力大小差別較大,薄弱處也將出現(xiàn)微裂紋;在應力集中或局部受力超過相的強度極限等情況下,相特別是其尖端可能破裂或者和相鄰的相之間產生更長更寬的位錯以及壓破相鄰的相,而后出現(xiàn)微裂紋;如滲碳體等硬脆相在應力集中和局部過載時易脆斷,或者珠光體等較強韌相壓破相鄰的弱相,而出現(xiàn)微裂紋;以及在晶界原子結構畸變處累積位錯,這樣晶界處可能產生微裂紋,特別是那些局部的尖銳的板條狀滲碳體;且由于金屬材料成形時的相變和溫度改變不均等可能造成應力集中或初始位錯等。所有以上情況經反復加載就成了微裂紋。

金屬中還有夾雜物如氧化物、硫化物、硅酸鹽、耐火材料微末等,可以是球形、片狀、有尖角的不規(guī)則形狀或有圓角的多面體形,雜質間還可以互相連通,雜質和基體的連接強度較弱,這樣就把材料基體割裂了,受到一定時間載荷就形成了裂紋。

金屬中還可能有氣孔、縮孔、有雜質等缺陷,它們中有的即使在軋制時也可能不能壓合成一體。它們的形狀各異,在這些缺陷邊緣處材料受到一個較大彎矩作用,故容易出現(xiàn)微裂紋。且在這些缺陷的邊緣,特別是垂直于載荷的片狀裂紋尖角應力集中,則尖端容易堆積位錯而塑性下降,然后撕裂成微裂紋。

3.結語

篇3

[關鍵詞] 富硒食品 標準 生產

[中圖分類號] TS2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3-1650 (2013)11-0079-01

實例:某企業(yè)拿出了他們生產的富硒食用菌產品的檢測報告。他們生產的食用菌方法是,將無機硒噴施在食用菌體上,經生長一段時間后采收。分析方法是,用原子熒光法,對噴施和未噴施的食用菌體進行清洗檢測。這一檢測方法,監(jiān)測的不是有機硒,而是無機硒。對于食用菌能否將無機硒轉化成有機硒,這里對轉化機理和轉化率暫且不談,單就此檢測結果反映出硒含量的提高,到底是轉化后的有機硒含量,還是滲透到食用菌體內的無機硒含量,我們不得而知。因此,我們有必要加強對富硒食品的深入研究,強化標準的制定和規(guī)范生產;尤其是要加強對

一、人類對含硒食品的認識

富硒食品生產、銷售的監(jiān)管。

硒,是一種非金屬化學元素,化學符號是Se。1817年,瑞典的Berzeliu發(fā)現(xiàn)。人類對含硒食品的研究是最近半個多世紀才開始的,并對它有了一些初步地了解和認識。

1950年代,法國科學家施瓦茨最早發(fā)現(xiàn)硒對肝臟有保護作用。這是人類第一次證明硒具有動物營養(yǎng)作用,是人類認識硒的第一個里程碑。還有研究認為,硒在預防腫瘤、心腦血管疾病、糖尿病、上呼吸道感染等方面具有獨特的作用。這些研究表明,硒是維持機體正常生命的必需物質。

1973年,世界衛(wèi)生組織宣布:硒是人和動物生命活動中的必需微量元素。硒元素被世界衛(wèi)生組織和中華醫(yī)學會定為繼碘、鋅后的第3大微量營養(yǎng)保健元素。

中國醫(yī)學工作者對硒與克山病關系的研究,可謂是人類認識硒的又一個里程碑。中國科學家發(fā)現(xiàn)硒對克山病有預防和治療的功效,而且在克山病常發(fā)生的地區(qū)的人們存在缺硒的現(xiàn)象。根據(jù)以上的研究發(fā)現(xiàn),科學家們開始對硒進行深入的研究。如硒的生理功能、藥理作用、硒與人體健康的關系和硒的生理需要量,還有硒在食物中的含量等進行多方面的深入的研究。據(jù)有關資料報道:我國屬于嚴重缺硒的國家之一,我國的大部分地區(qū)現(xiàn)階段處在硒含量偏低或缺少的狀態(tài)?,F(xiàn)在被公認的補硒方法是食用富硒大米,這是一種較為有效、經濟、安全的方法進行硒的補充。盡管硒有如此多的益處,但也不能忽略它的毒性。根據(jù)硒鹽的毒理研究表明,對人體有劇毒的是無機硒,這種硒常常不用作食物而是用在醫(yī)療上的藥品。而且這時硒的使用范圍和使用劑量全都具有嚴格的用量規(guī)定。

硒食用過量的表現(xiàn):皮膚痛覺遲鈍、肢端麻木、偏癱、頭昏眼花、食欲不振、頭發(fā)脫落、指甲變厚、皮疹、皮癢、面色蒼白、胃腸功能紊亂、消化不良等。

慢性硒中毒的表現(xiàn):頭暈、頭痛、倦怠無力、口內有金屬味、惡心、嘔吐、食欲不振、腹瀉、呼吸及汗液有蒜臭味,肝腫大、肝功能異常,自主神經功能紊亂,尿硒增高。

經過研究證實,有機硒化合物與無機硒化合物相比毒性要小很多,而且有機硒在生活和生產中具有很高的利用率。由以上可知,無機硒進行轉化使之變成有機硒,這樣才能充分發(fā)揮出其重要的食用價值和保健價值。硒進行有機硒的轉化,可降低其毒性。將無機硒進行轉化使之變成有機硒,可以使硒的生理活性及吸收率不斷提高。

現(xiàn)階段進行無機硒轉化為有機硒的方法中主要的有:①采用微生物進行合成的轉化法,如富硒酵母、富硒食用菌等;②采用植物進行天然合成的轉化法,如富硒茶葉、富硒藻類等;③采用植物種子進行發(fā)芽的轉化法,如富硒麥芽、富硒豆芽等等?,F(xiàn)階段,有機硒轉化工作的人工合成方法還是在初級的實驗時期,距離實際應用還有相當遙遠的路要走。

二、相關標準

1.國家標準

1992年國家頒布了《食品中硒限量衛(wèi)生標準》GB13105-91。1992年3月1日實施的中華人民共規(guī)定了食品中硒最大允許限量,糧食(成品糧)限定在每公斤含量小于等于0.3毫克。

2.行業(yè)標準

2002年農業(yè)部頒布了《富硒茶》NY/T600-2002行業(yè)標準。

3.地方標準

2002年湖北省頒布的《富硒食品標簽》DB42/211-2002。2003年陜西省頒布的《天然富硒茶》DB61/T 307.1-2003到DB61/T307.7-2003系列標準7個。2004年黑龍江省頒布的《富硒大米》DB23/T 790-2004。2006 年湖北省頒布的《恩施富硒茶》,DB42/342-2006。

三、品質控制

品質不僅包含營養(yǎng)成分和口感,還包括色、型、凈度等等,按富硒大米標準對品質的要求則更加全面具體。

1.基地選擇

選擇遠離城市、工業(yè)污染、生態(tài)環(huán)境相對較好,大氣、土壤和農田灌溉水質量符合食品安全生產要求的地區(qū)、地塊作為生產基地,確保富硒大米的環(huán)境標準達標。

2.品種選擇

水稻品種不同,其對硒的吸收和轉化率不同,因此要試驗選擇適合本地栽培的不同品種,作為富硒大米的生產品種。

3.科學、合理施肥

嚴格按照食品安全生產的要求科學施肥。多施有機肥,結合配方施肥,氮、磷、鉀等各種肥料平衡施用。

4.科學防治病蟲害

在農業(yè)防治的基礎上,用食品安全生產允許使用的高效低毒農藥來綜合防治病蟲草害,嚴禁使用高毒、高殘留農藥。

5.科學施用硒肥

據(jù)相關試驗和資料介紹:富硒大米是否具有保健功能關鍵在于其硒元素含量能否達標。因此富硒大米的品質控制的關鍵是在硒含量的控制上,硒肥的施用方式、施用時期和施用計量的控制是關鍵。

5.1 按硒肥施用方式分為:基肥、追肥,根施、拌種、葉面噴施等。以葉面噴施效果最好,且簡便易行。

5.2 施用時期上,從水稻的拔節(jié)期、孕穗期、抽穗期等不同生育階段進行噴硒試驗,在水稻孕穗至初花期噴硒,硒易于被吸收,效果較好。

5.3 施用劑量上,要準確掌握硒肥在水稻上的施用劑量。

6.適時收割

適期收獲。在90%稻谷充分成熟時收割。過早,稻谷成熟度低、色米多;過遲,稻米堊白增加,品相差。

四、筆者對富硒食品的看法

1.對于富硒食品,要客觀報道、科學試驗、準確分析、正確定位,不能隨幫唱影、一窩蜂起、又一窩蜂散,避免人為炒作、過分渲染,“談虎色變,談龍興奮”的做法都是不可取的。

2.不要走盲目濫補碘的老路,要擯棄炒作概念的惡習,當心落入某些炒作陷阱。蒜你狠、豆你玩、姜你軍,普洱茶、黑茶等等,不能不說與某些炒作無關。媒體、新聞、期刊、雜志、講座、直銷……無孔不入,令人們防不勝防。從麥飯石到紅茶菌,從延身護保液到腦白金,堿性水、靈芝粉等等令人眼花繚亂、數(shù)不清的“東西”……走來走去還是回歸自然,“對癥下藥”好。一方水土養(yǎng)一方人才是客觀、科學、可靠的全民保健、全民健康的良方!對于缺硒地區(qū)、不缺硒地區(qū)、富硒地區(qū),要由國家權威部門組織調查、摸底,有的放矢地制定出客觀、科學的補硒對策。

我們對硒與健康的了解還知之甚少,需要做好相關基礎數(shù)據(jù)、基礎資料的收集和基礎調研及科學研究工作。如:不同地區(qū)土壤含硒狀況、稻米品種間硒含量,食用當?shù)氐久兹巳旱捏w內硒水平及健康狀況的關系,有關硒的相關研究等等。在掌握了一些相關資料和研究后,對硒有一個更全面、更客觀、更科學的了解,更準確的判斷,指導我們作出科學、客觀的決策、決定。

參考文獻

[1]邢丹英等硒的作用與硒資源開發(fā)利用[J]. 湖北農學院學報 2003.23(3):231~235.

[2]王玉標硒與人體健康 [J]. 安徽教育學院學報 2003.21(3):43~44

[3] 陳加有富硒大米與人體健康 [J].世界農業(yè) 2005.310(2):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