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凝土澆筑范文
時間:2023-04-07 18:01:24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混凝土澆筑,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篇1
Abstract: the concrete casting is one of the important link of the engineering construction. This paper concrete casting technology from the preparation, pouring and crack processing and matters of attention was studied, with strong value, for reference.
Keywords: concrete; Casting technology; crack
中圖分類號: TU528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
混凝土澆筑是工程建設中的重要環(huán)節(jié)之一,澆筑質(zhì)量的好壞將直接影響到工程整體的質(zhì)量?;炷翝仓母鱾€環(huán)節(jié)中的技術要點往往被人忽略?;炷恋臐仓|(zhì)量是保證鋼筋混凝土結構質(zhì)量的關鍵問題之一,對混凝土的質(zhì)量要求,不但要具有良好的幾何尺寸,而且要獲得設計要求的強度、密實性和整體性,也就是人們常說的外光實,因此在施工中如何確保混凝土工程質(zhì)量是一個很重要的問題。在混凝土結構施工中,混凝土整體結構的澆筑質(zhì)量是比較難控制的,施工中最為常見的混凝土整體結構有框架結構和大體積混凝土。
1混凝土澆筑前期準備
1)混凝土澆筑前要將基礎面清理干凈,基礎面是巖石面要清除松動巖石并且清洗干凈,如果基礎面是混凝土面,就要鑿毛或沖毛,然后沖洗干凈,達到設計要求。
2)倉號準備立模是很重要的環(huán)節(jié),依據(jù)施工圖紙,按照測量放線立模后,測量復測合格,打支撐、焊拉桿加固牢,滿足強度、剛度、穩(wěn)定性的要求。模板表面要除銹、除灰塵打磨刷脫模劑。房建上使用膠合板時,可以省去這道工序。
3)埋件是混凝土澆筑前期必須完成的一項,按照施工圖紙安裝鋼筋、預埋件、管路等,并且驗收合格。
4)驗收澆筑,完成埋件、模板、基礎面的施工并且每道工序都具備驗收條件后方可組織驗倉澆筑。振搗設備,人員到位,防雨降溫排水設備是否齊全,措施是否可行。
5)為保證新老混凝土施工縫面結合良好,在澆筑第一層混凝土前,應鋪與混凝土同標號的水泥砂漿2~3 cm,鋪設的砂漿面積應與混凝土澆筑強度相適應,鋪設厚度要均勻,避免產(chǎn)生過厚或過薄現(xiàn)象。在實際施工中也可以用鋪富漿混凝土來代替砂漿(拉西瓦水電站大壩混凝土澆筑中就采用這種結合方法)。
6)混凝土的澆筑應采用平鋪法或臺階法施工,嚴禁采用滾倉澆筑法,應按一定厚度、次序、方向、分層進行,且澆筑層面平整,澆筑墻體時應對稱均勻上升,澆筑厚度為30~50 cm。為了保證振搗棒的有效工作深度,鋪料厚度不大于50 cm。
7)混凝土澆筑應先平倉后振搗,嚴禁以振搗代替平倉。振搗時間以混凝土粗骨料不再顯著下沉,并開始泛漿為準,將混凝土內(nèi)的氣泡振搗排出,避免振搗時間太短或過長,造成欠振、漏振及過振,振搗完應慢慢拔出,嚴禁速度過快。混凝土的振搗半徑應不超過振搗器有效半徑的1.5倍,應將振搗器插入下層混凝土5 cm左右,不應過深,以免造成下層混凝土的過振。
8)混凝土澆筑期間,如表面溢水較多,應及時清除,并采取措施減少溢水。嚴禁在模板上開孔趕水,以免帶走灰漿。下雨天要搭防雨棚,澆筑完的混凝土面上要蓋塑料薄膜和彩條布。
9)在混凝土澆筑過程中,尤其是澆筑頂板,應設置位移變形觀測點,設專人定期觀測模板是否偏移,設專人檢查、加固模板。
10)為減少混凝土在澆筑后由于運輸導致的離析,混凝土的制備應該盡可能靠近最后澆筑的地方。它應該分層澆筑以使每層可被均勻壓實。每層澆筑間隔的時間應該限制在能夠保證新澆筑的混凝土與前面澆筑的有良好的結合。每層下料的間隔時間要小于混凝土的初凝時間。
11)混凝土一次澆筑完成,應立即用手提振搗器或機器振搗器進行振搗密實后移走,否則就會發(fā)生骨料離析。一般來說,振搗器不應該集中在先前澆筑完的混凝土上。
2混凝土澆筑技術
混凝土結構整體性要求較高,通常不允許留施工縫,特別是水池施工中,這種要求更嚴格。為保證結構的整體性和施工的連續(xù)性,采用分層澆筑時,應保證在下層混凝土初凝前,將上層混凝土澆筑完畢。因此,必須保證混凝土攪拌、運輸、入倉澆筑、振搗各工序協(xié)調(diào)配合,并在此基礎上,根據(jù)結構大小、鋼筋疏密等具體情況,選擇如下澆筑方案:
2.1全面分層
在整個結構內(nèi)全面分層澆筑混凝土,要做到第一層全部澆筑完畢,在初凝前再回來澆筑第二層,如此逐層進行,直至澆筑完成。采用此方案,結構平面盡量不宜過大,施工時從短邊開始,沿長邊方向進行澆筑。必要時亦可從中間向兩端或從兩端向中間同時進行。原則是入倉強度與混凝土攤鋪面積相匹配
2.2分段分層
當采用全面分層方案時,澆筑強度很大,拌合設備、運輸設備不能滿足施工要求時,可采用分段分層方案。澆筑混凝土時,混凝土從底層開始澆筑,進行一定距離后再澆筑第二層,如此依次向前澆筑以上各層,在垂直方向上達到施工要求的混凝土面已收盤,沿水平澆筑方向繼續(xù)向前攤鋪下一段混凝土,合理的控制混凝土的澆筑面積,以防止發(fā)生初凝,產(chǎn)生冷縫。分段分層澆筑方案適用于厚度不太大而面積或長度較大的結構。
2.3余面分層
適用于結構的長度超過厚度3倍的情況?;炷烈淮螡仓巾?,由于混凝土自然形成斜面,斜面坡度為1:3,施工時混凝土振搗工作應從澆筑層下端開始,逐漸上移,以保證混凝土施工質(zhì)量。大體積混凝土結構截面大,易使混凝土產(chǎn)生結構裂縫。結構裂縫的主要原因是降溫和收縮。任一降溫差包含水化熱引起的溫差和收縮當量,又都可以分解為均勻降溫差和非均勻降溫差兩類。前者產(chǎn)生外約束力,它成為貫穿性裂縫的主要原因;后者引起自約束力,形成表面裂縫;只有同時控制好這兩類降溫差,才能減小和避免裂縫的產(chǎn)生。因此,在澆筑大體積混凝土時,必須采取如下適當措施:盡量使混凝土具有較大的抗裂能力,即抗拉強度大,線膨脹系數(shù)小。為此選用低熱硅酸鹽水泥并摻入粉煤灰和外加的減水劑,引氣、緩凝、早強等多種添加劑,盡量減少水泥的用量和每立方米混凝土的用水量,一般采用中粗砂和大粒徑、級配良好的石子,在氣溫較高時,可在砂、石塊場、運輸設備上搭設簡易遮陽裝置或覆蓋草包等隔熱材料,采用低溫水或冰水拌制混凝土,一般的大型拌合樓都設有制冷樓;擴大澆筑面和散熱面,減少澆筑層厚度和澆筑速度,必要時在混凝土內(nèi)部埋設冷卻水管,用循環(huán)水來降低混凝土溫度,也有用噴霧機噴霧來降低澆筑倉號的環(huán)境溫度,使得日曬天氣里混凝土入倉澆筑的溫度設計溫度內(nèi);在澆筑完畢后,應及時排除污水,必要時進行二次振搗;加強混凝土的測溫工作,為施工組織者在施工過程中及時準確的采取溫控對策提供可靠的依據(jù)。此外,為了控制大體積混凝土裂縫的開展,在特殊情況下,可在施工期間設置作為臨時伸縮縫的“后澆帶”,將結構分成若干段以有效削減溫度收縮應力;待所澆筑的混凝土經(jīng)一段時間的養(yǎng)護干縮后,在后澆帶中澆筑補償收縮混凝土,使分塊的混凝土連成一個整體。
2.4振搗的要求
混凝土自吊斗口下落的自由傾落高度不得超過2 m,澆筑高度如超過3 m時必須采取有效措施,用串桶或溜管等。澆筑混凝土時應分段分層連續(xù)進行,澆筑層高度應根據(jù)結構特點、鋼筋疏密決定,一般為振搗器作用部分長度的1.25倍,最大不超過50 cm。
使用插入式振搗器應快插慢拔,插點要均勻排列,逐點移動順序進行,不得遺漏,做到均勻振實。移動間距不大于振搗作用半徑的1.5倍(一般為30~40 cm)。振搗上一層時應插入下層5 cm,以消除兩層間的接縫。表面振動器(或稱平板振動器)的移動間距,應保證振動器的平板覆蓋已振實部分邊緣。
3混凝土裂縫處理
①一般性表面細小裂縫,可將裂縫部位清洗干凈,干燥后用環(huán)氧漿液灌縫或表面涂刷封閉。②裂縫開裂較大時,將裂縫鑿成V字形凹槽、洗凈濕潤,刷水泥漿一遍,用1:2或是1:2.5水泥砂漿分層壓實抹光,或干燥后用環(huán)氧膠泥嵌補。③溫度、干燥收縮、徐變等結構變形變化引起的裂縫,可視情況采用環(huán)氡腔泥或防腐蝕涂料涂裂縫部位或加玻璃絲布進行表面封閉處理。④對影響結構整體防水防滲要求的結構裂縫,可根據(jù)裂縫寬度、深度情況采用造孔水泥壓力灌漿、化學灌漿的方法修補,或表面封閉與注漿同時使用;明顯降低結構剛度、承載力的嚴重裂縫,應根據(jù)情況采用預應力加固。
4混凝土澆筑注意事項
1)混凝土入模,不得集中傾倒沖擊模板或鋼筋骨架,嚴格保護預埋件,下料沖擊或振搗碰擊致使埋件移位的,要及時調(diào)整校正,必要時還得測量復測。當澆筑高度大于2 m時,應采用串筒,溜管下料,出料管口至澆筑層的傾落自由高度不得大于1.5 m。
2)混凝土必須在5小時內(nèi)澆筑完畢(從發(fā)車時起),為防止混凝土澆筑出現(xiàn)冷縫(冷縫:指上下兩層混凝土的澆筑時間間隔超過初凝時間而形成的施工質(zhì)量縫),兩次混凝土澆筑時間不超過1.5小時,交接處用振搗棒不間斷的攪動。
3)澆筑過程中,振搗持續(xù)時間應使混凝土表面產(chǎn)生浮漿,無氣泡、不下沉為止。振搗器插點呈梅花形均勻排列采用行列式的次序移動,移動位置的距離應不大于40 cm,保證不漏振,不過振。
4)澆筑梁、板、柱混凝土時,先澆筑梁混凝土,從梁柱節(jié)點部位開始,保證梁柱節(jié)點部位的振搗密實,在用趕漿法循環(huán)向前和板一起澆筑,但不得出現(xiàn)冷縫;梁柱節(jié)點處不同標號(強度等級相差10 MPa)的混凝土進行混澆時,先澆筑高標號混凝土,再澆筑低標號混凝土,且始終保持高標號混凝土澆筑高度高于周邊低標號混凝土澆筑高度;加強梁柱節(jié)點等鋼筋密實處的振搗,振搗采用直徑30 mm振搗棒,振搗間距為100 mm~200 mm,避免出現(xiàn)混凝土蜂窩等嚴重質(zhì)量問題。
5)混凝土表面進行二次壓抹及三次抹壓后,及時進行覆蓋養(yǎng)護。待混凝土終凝后,先灑水充分潤濕后,用塑料薄膜進行密封覆蓋,并經(jīng)常檢查塑料薄膜表面,但薄膜表面無水珠時,應再灑水。地下3層至地下夾層頂板養(yǎng)護時間為7天,地下1層頂板養(yǎng)護時間為14天。
6)在我國北方冬季施工時,要做好保溫工作,開盤澆筑前要用暖風機、電熱毯等加熱使倉號處于正溫環(huán)境中才能澆筑,且在澆筑過程中繼續(xù)加熱。倉號收盤后混凝土表面要用保溫材料覆蓋嚴實,倉號四周的模板也要用保溫材料裹嚴實。
總結
混凝土拌和物的和易性要求控制在標準值上,當混凝土入倉時禁止破壞混凝土的粘聚性,防止混凝土發(fā)生離析現(xiàn)象,混凝土入倉時要均勻鋪入,每層厚度大約控制在20~30 cm之間,一般不大于50 cm。這樣有利振搗器振搗,振搗時,振搗棒要迅速進入混凝土內(nèi)部,緩慢提出,使混凝土中氣泡均勻返出,至混凝土表面不再有氣泡逸出。振搗棒插入點間距要均勻排列,以防漏振。振搗方法一般采用斜向振搗,其特點是操作省力、效率高、出漿快,易于排出空氣,不會產(chǎn)生嚴重的離析現(xiàn)象。
參考文獻:
[11李宏博.混凝土澆筑工程施工技術控制[J].科技資訊,2008,10.
[2]劉宏偉.工業(yè)廠房混凝土澆筑工程施工管理[J].建筑工業(yè),2008,11.
[3]《拉西瓦水電站大壩混凝土施工技術要求》,2006.05.
篇2
關鍵詞:水下混凝土;原材料
一、水下澆筑混凝土概述
水下澆筑混凝土,是指在地面上進行攪拌、直接灌注于水下結構部位,并就地成型硬化的混凝土,簡稱水下混凝土。這是一種用普通的混凝土材料、特殊的施工工藝的施工方法,在水中結構中采用這種施工方法,可以省去因造成在干地施工條件所必須進行的一系列工作,如基礎防滲、基坑排水等。在某些情況下,水下混凝土甚至可能是采用的唯一施工方法。
由于施工方法多樣化和不斷發(fā)展進步,水下不但能澆筑一般的水泥混凝土,還能澆筑纖維混凝土、樹脂混凝土、瀝青混凝土等。水下混凝土的施工方法越來越多,工程規(guī)模越來越大,應用范圍越來越廣,是一種極有發(fā)展前途的新型混凝土。
二、水下混凝土存在的問題
水下澆筑混凝土的施工,是一種在水中看不見的隱蔽式的施工工藝,要確保其施工質(zhì)量,水下澆筑混凝土必須具有較好的和易性、具有較大的濕堆積密度和具有良好的流動性保持能力。
從施工條件看,水下澆筑混凝土,要比陸上干地澆筑混凝土困難得多,有些工作要克服水環(huán)境帶來的水壓、流速、缺氧、黑暗、涌浪等一系列困難。通常,水下澆筑混凝土都存在以下問題:當混凝土拌合物穿過水層而在水中移動時,很容易產(chǎn)生離析現(xiàn)象,使水泥與骨料分離而形成不均勻的混凝土,甚至呈現(xiàn)出一層骨料、一層水泥渣,使混凝土根本不能黏結成一個整體;如果水下結構為鋼結構混凝土,鋼筋與混凝土的粘結力顯著降低。
因此,水下澆筑混凝土的關鍵,是解決如何防止水泥與骨料不產(chǎn)生分離、未凝結的混凝土中的水泥顆粒被水帶走的問題。很長時期以來人們一直在研究尋找一種解決混凝土能在水下澆筑施工而不分散的措施。之前,人們常用的措施是在施工過程中盡量減少水與混凝土拌合物的接觸。即水下混凝土的施工應在與環(huán)境水隔離的條件下進行,不允許直接向水中傾倒混凝土拌合物。
三、問題解決辦法
(一)水下澆筑混凝土原材料的要求
配置水下澆筑混凝土的原材料,除了必須具備地上澆筑混凝土對原材料的要求外,鑒于水下施工的特殊環(huán)境,對水下澆筑混凝土的組成材料,還應滿足其他一些特殊要求。
對于膠凝材料,為了保證水下澆筑混凝土的質(zhì)量和水下壓漿的順利進行,宜選用顆粒細,泌水率小、收縮性小的水泥。在一般要求的水下混凝土工程中,可以使用硅酸鹽水泥和普通硅酸鹽水泥;在具有一般要求及有侵蝕性海水、工業(yè)廢水中的水下混凝土工程中,可以使用火山灰硅酸鹽水泥和粉煤灰硅酸鹽水泥;而礦渣硅酸鹽水泥由于泌水量較大,不適合用于水下澆筑混凝土工程。用于水下澆筑混凝土的水泥,其強度一般不宜低于32.5MPa。由于水下混凝土的水泥用量較大,所以水泥強度也不宜過高,用于水下澆筑混凝土的水泥與混凝土一般有如下關系:水泥強度(MPa)=(2.0~2.5)混凝土的強度等級[1]。
對于水下澆筑混凝土施工方法的不同,對細骨料的要求也不同。一般宜選用石英含量高、表面平滑、顆粒渾圓、符合篩分曲線的中砂,其細度模數(shù)應控制在2.3~2.8之間[2]。為滿足水下澆筑混凝土的流動性要求,其含沙率較大,一般為40%~47%。比普通混凝土一般大5%左右;若采用碎石配置混凝土時,必須再增加3%~5%,以使沙漿含量多些。
混凝土中的拌合水直接影響水下混凝土的質(zhì)量,環(huán)境水澤影響澆筑方法、水下混凝土的耐久性及櫻花條件。用于拌制水下混凝土的水,不應含有影響水泥正常凝結硬化的有害雜質(zhì),如油脂、糖類及含鉛的鹽類。一般適于飲用的水、天然的清潔水,均可滿足制備混凝土的要求。倉面環(huán)境水以清水最好,在渾水或泥漿中澆筑水下混凝土時,須采取一定的隔離措施,以減少環(huán)境水的不利影響;為保證水水下混凝土澆筑順暢,倉面環(huán)境水與混凝土拌合物的相對密度差應在1.1以上。
(二)水下混凝土配合比選擇
由于水下混凝土施工和檢查質(zhì)量時非常困難,加之存在著環(huán)境水的不利影響,配置高強度的混凝土是不現(xiàn)實的,一般掌握抗壓強度在25MPa以內(nèi)。在進行水下混凝土配合比設計時,應符合節(jié)約水泥、降低造價的原則。水下澆筑混凝土配合比選擇方法,根據(jù)工程的實際要求不同,可分為流動性選擇法和強度選擇法兩種。流動性選擇法按水下澆筑所要求的流動性,選擇單位用水量;按要求水下混凝土的適配強度,確定幾組水灰比,通過計算或?qū)嶒炠Y料繪制水灰比――強度關系曲線,從而選擇同時滿足強度和水下施工流動性要求的混凝土配合比[3]。這種方法可以一次選擇出適于水下澆筑混凝土的配合比,主要用于計算法或重要工程的試驗法。強度選擇發(fā)為滿足水下混凝土的強度要求,先根據(jù)涉及強度和不同的水下澆筑方法,適當提高混凝土的適配強度。采用這種方法,實驗時混凝土拌合物的塌落度適中,簡化實驗操作過程,因此適用于通過試驗法求出一般水下混凝土工程的混凝土配合比。
參考文獻:
[1]張厚先,王志清.建筑施工技術[M].北京:機械工業(yè)出版社,2003.
篇3
關鍵詞:高層建筑 泵送混凝土 澆筑技術
中圖分類號:TU97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高層泵送混凝土澆筑的要求:1、在保證混凝土質(zhì)量的情況下,確保混凝土的工作性;2、泵送設備的性能(包括泵機、泵管、布料機等)3、混凝土泵送的組織。
一、混凝土的工作性能
混凝土澆筑時的工作性能主要包括和易性、流動性和保水性,目前普遍采用的評價指標為坍落度。
因高層建筑的豎向結構(墻、柱等)鋼筋較密,為保證混凝土能在振搗下充滿模板,故泵送混凝土出口處的坍落度不宜小于150mm,且具有良好的和易性和保水性。和易性主要通過目測,目測漿體應將石子包裹,石子不露出、不散開;若混凝土噴出一半就散開,說明和易性不好。若噴到地面時砂漿飛濺嚴重,說明坍落度太大。
由于混凝土在運輸過程中及泵管內(nèi)輸送時,坍落度會有一定的損失,故混凝土完成預拌運出攪拌站時、混凝土入泵時的坍落度應適當大于泵管出口處的坍落度。具體大小要根據(jù)具體情況而定,如攪拌站與工地的距離、施工時的溫度和濕度、工地現(xiàn)場管道的布置方式(管道長度、泵送高度、轉(zhuǎn)彎的個數(shù)等)。坍落度損失較大時,應適當加大入泵的坍落度。
二、混凝土的泵送
2.1泵機
混凝土泵機分為車載式和固定式。因車載式泵機所配置的移動布料桿長度最多約為40余米,故高層建筑混凝土澆筑都采用固定式泵機。
混凝土泵按構造原理可分為擠壓式和柱塞式兩種。高層建筑混凝土泵送一般采用柱塞式混凝土泵機。該型泵機的優(yōu)點是工作壓力大,排量大,輸送距離長。泵機的壓力一般可達5MPa,水平輸送距離達600m,垂直輸送距離為150m,高壓泵的壓力可達19MPa,垂直輸送距離達250m。混凝土缸筒的使用壽命可達50000m3。
2.2管道的選擇和布置
混凝土輸送管是由無縫鋼管制成。高層建筑泵送混凝土一般采用6~8mm厚壁管。管徑常用100mm,125mm,150mm三種,常用的管長有0.5m,1.0m,3.0m等。除鋼管外,還有出口處用的軟管,以利混凝土澆筑和布料。
泵機和管道的布置應按施工組織方案進行,一般須注意以下幾點:
①泵機的布置位置應選擇在基礎穩(wěn)固、周邊開闊有利于混凝土運輸車開行和??康牡胤?。泵管也應置于穩(wěn)固的鋼管支架上,有需要的地方還應加墊枕木以減少震動。
②垂直管的位置,應選擇與泵機較短的直線水平距離,該距離不宜小于泵送高度的l/4且一般不小于20m。建筑結構上為垂直管留設的孔洞應選取在結構受力較小的板上,有必要的還須在洞口周邊采取結構加強措施。
③彎管與垂直管應與建筑結構每3m緊固連接,不得有顫動或晃動,否則影響泵送效果。
④泵管的管徑變化,一般宜從150—125—100逐步過渡,采用變徑管相連,變徑管的過渡長度分別不宜小于500mm和1500mm。
⑤逆流閥宜裝在離泵機出口5m左右的水平管道上;
2.3混凝土布料機
混凝土布粒桿是混凝土輸送至澆筑面時,為方便攤鋪混凝土并澆灌入模的一種專用設備,按構造分為移置式布料桿、固定式布料桿和泵車附裝布料桿等。
移置式布料桿被廣泛用于高層建筑的混凝土澆筑施工。該種布料桿可置于混凝土澆筑工作樓層上,它由兩節(jié)臂架輸送管、轉(zhuǎn)動支座、平衡臂、平衡重、底架及支腿組成。它具有構造簡單、人力操縱,使用方便和造價低等優(yōu)點。由于移置式布料桿重量小、結構簡單,可用塔吊移至不同的施工部位,非常適合于多棟高層建筑流水作業(yè)的需要。
固定式布料桿可裝設在建筑物內(nèi)部電梯井處或安裝于建筑物的,隨施工進度逐層向上爬升,可用于安裝了整體提升式腳手架的高層建筑。
泵車附裝布料桿垂直輸送高度一般不超過30m,僅用于基礎及30m以下的建筑結構混凝土施工。
三、高層建筑泵送混凝土的組織
3.1混凝土的生產(chǎn)和運輸
為保證混凝土能順利泵送,一般在商品混凝土攪拌站生產(chǎn)混凝土,然后用混凝土攪拌運輸車進行運送至施工工地進行澆注。
應結合施工工地與混凝土攪拌站的距離、運輸時間、泵機的泵送速度等合理安排混凝土的生產(chǎn)速度、運輸車輛的數(shù)量等。攪拌站應與工地保持密切聯(lián)系,保證混凝土澆筑的連續(xù)進行,做到“不掉車、不壓車”。
為防止混凝土坍落度變化過大,一般要求混凝土從攪拌后120min內(nèi)澆注完畢。
3.2泵送的準備及注意事項
在澆筑混凝土前,必須完成之前各項工序(鋼筋、模板等)的檢查,避免出現(xiàn)混凝土到場后遲遲不能開始澆筑的情況。
泵送前,應檢查泵機、泵管的連接狀況,保證泵機、泵管的安裝穩(wěn)固牢靠。布料機的安裝位置下方應采取加強支撐措施,防止混凝土澆筑時動荷載過大影響模板支撐體系的穩(wěn)定。泵管端頭處應連接軟管,軟管前不得再接鋼管,以防止軟管壓力過大而爆管。
泵送前,應先接通電源,用水泵機和輸送管道,同時檢查泵機是否工作正常,泵機、泵管及連接位置是否有密封不嚴、漏水的情況,一旦發(fā)現(xiàn)必須立即更換破損泵管、膠圈等,防止在泵送混凝土時發(fā)生意外。之后,用水泥漿或水泥砂漿泵機和輸送管道以減少泵送阻力,潤管用的水泥漿或水泥砂漿應均勻攤開在墻、柱根部,不得集中在一處入模。
泵機料斗上要裝一個隔離大石塊的鋼筋網(wǎng),派專人看守,發(fā)現(xiàn)大塊應立即揀出,防止堵管。
泵送時,泵機操作員應與工作面的澆筑人員通過對講機保持通話,隨時根據(jù)情況調(diào)整泵送或停機狀態(tài),防止出現(xiàn)意外。
泵送須連續(xù)進行,如不能連續(xù)供料時,可降低泵送速度,料斗中要有足夠的混凝土,以防吸入空氣造成阻塞。如需長時間停泵,應每隔2-3min使泵啟動,進行數(shù)次正泵、反泵的動作,同時開動料斗中的攪拌器,使之運轉(zhuǎn)一會,以防混凝土凝固離析。
如出現(xiàn)堵泵現(xiàn)象,可采取反泵的方法,將管道內(nèi)的混凝土抽回料斗,適當攪拌,必要時,加少量水泥漿拌和,再重新泵送。如反復幾次無效,則應找到管道堵塞的位置,拆卸清除后出料。
泵送結束后,及時清洗泵和管道。如主體結構未封頂,其后將繼續(xù)進行混凝土泵送,則可不拆除垂直泵管,可僅將水平管拆除即可。
通過上述技術要求和施工組織,基本能滿足200m及以下高層建筑混凝土澆筑的需求。但對200m以上的超高層建筑(如電視塔)的混凝土泵送技術,還需結合高壓力泵機設備、輕質(zhì)混凝土等方面的研究予以解決。
參考文獻
篇4
關鍵詞:框架結構 現(xiàn)澆混凝土 澆筑質(zhì)量
Abstract: discusses the cast-in-situ concrete frame structure of the characteristics, analyzed the frame structure of the common quality defects in the construction and the reasons, and expounds the need to take the quality control measures.
Keywords: frame structure cast-in-site concrete construction quality
中圖分類號:TU37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
框架結構,就是由板、梁、柱所組成的承重結構,又稱純框架結構??蚣芙Y構分為全現(xiàn)澆和整體裝配兩種形式。由于全現(xiàn)澆框架結構(本文后面所提框架結構均為全現(xiàn)澆框架結構)形式具有整體結構好、抗震能力強、結構用鋼省、造價合理等優(yōu)點,現(xiàn)在獲得廣泛應用[1]。但是框架結構也因為存在節(jié)點多、鋼筋較密等特點,施工中容易出現(xiàn)澆筑質(zhì)量問題,如混凝土開裂、露筋、孔洞、柱腳“夾渣爛根”等缺陷,這些問題對結構質(zhì)量造成不同程度的損害,需要引起高度重視。下面就討論一下現(xiàn)澆框架結構澆筑施工要求和質(zhì)量控制措施。
1框架結構澆筑施工
1.1 框架結構的施工流程
一般框架結構工程的施工流程[2]是:
軸線定位柱鋼筋綁扎安裝柱模板澆筑柱混凝土安裝梁底模
梁筋綁扎安裝板底模板筋綁扎澆筑梁板混凝土
從上面的施工流程可以看到框架結構的混凝土澆筑是分段的,柱和梁板是分開澆筑的,現(xiàn)在使用泵送混凝土可以實現(xiàn)柱、梁、板一次澆灌,但梁板混凝土與柱混凝土強度等級不同時中間需要適當間歇。
由于從框架結構受力的角度講柱的負荷大,梁板負荷輕,為了合理使用材料,設計上柱的混凝土等級一般比梁高,有些甚至相差幾個強度等級,如柱混凝土C55,梁板C30,這就產(chǎn)生了柱和梁板的節(jié)點區(qū)的澆筑問題[3]。設計上一般要求節(jié)點區(qū)的混凝土強度不低于柱混凝土的強度,但施工中操作有難度,折中的結果是提高梁板的強度等級或者降低節(jié)點區(qū)的混凝土強度,使其與梁板的強度一致。實際施工中大多數(shù)情況下采用后者的做法,即節(jié)點區(qū)混凝土強度與梁板混凝土的強度一致。所以下面仍以柱混凝土和梁板混凝土分開澆灌方法說明澆筑施工要點[4]。
1.2澆筑施工要點
1.2.1柱混凝土的澆筑
⒈澆筑前,在柱的底部填筑5~10cm厚的與柱混凝土砂漿成分相同的砂漿作底。
⒉由于柱子都是細長結構,高度較高,所以必須分層澆筑;柱子振搗只能使用振動棒,分層厚度不能超過振動棒工作部分長度的1.25倍,一般每層振搗厚度不大于30cm;操作振動棒時不能觸動鋼筋、預埋件等。
⒊柱高很多超過3m,為防止混凝土離析,必須借助串筒、溜管等傾倒混凝土,即在柱模板側面高度不超過2m的地方開口注料,每段澆筑完畢,必須將開口封嚴,并箍牢。
⒋柱混凝土應當一次連續(xù)澆筑完成,施工縫只能留在主梁下面,或者柱帽下面;如果梁板與柱整體澆筑,也應間歇1~1.5h,使柱混凝土座實后,再澆筑梁板混凝土,但停歇時間也不能過長,防止出現(xiàn)接頭冷縫。
⒌澆筑完畢,應立即整理伸出的搭接鋼筋,使其處于正確的位置;同時整平柱芯混凝土。
1.2.2梁板混凝土的澆筑
⒈澆筑時應從遠端開始,先澆筑梁,再澆筑板;澆筑梁時,應按照梁高分層,層與層之間間隔時間控制好保證連續(xù)澆筑;澆筑應與振搗協(xié)同進行,前一層振實后再下后面一層料,梁的底部和側面都要振實;振搗時不能觸動鋼筋與預埋件;當梁澆筑到與板底平齊時,就可以和板混凝土一起澆筑了。
⒉澆筑板混凝土時使用平板振動器,振動器移動時應覆蓋已振部分的邊緣和邊角部位,并且垂直于澆筑方向來回移動;為保證澆筑厚度,應隨時用鐵插尺檢查板厚;振搗完成后表面抹平。
⒊施工縫處理。⑴施工縫應在施工前根據(jù)設計和施工技術要求確定,不應現(xiàn)場臨時決定。⑵預留施工縫位置:有主次梁的樓板,沿次梁方向澆筑時,施工縫應留在次梁跨度中部三分之一范圍以內(nèi),施工縫平面應與板面或梁軸線方向垂直,不得留斜搓口;施工縫可用木板固定。
⒋留施工縫的地方必須等到混凝土強度大于1.2MPa后,才能繼續(xù)澆筑;澆筑前必須對結合面進行處理,鑿毛、清洗,并使用同標號且石子數(shù)量減半的混凝土澆筑10cm厚的結合層,以保證新舊混凝土結合良好。
1.2.3樓梯混凝土的澆筑
⒈樓梯混凝土應該按照由下向上的方向澆筑,先澆筑并振實底部混凝土,到踏步位置后再與踏步混凝土同時澆筑,在向上推進過程中將踏步表面抹平。
⒉施工縫處理:樓梯混凝土應該一次連續(xù)澆筑完成;多層樓梯施工縫應留在樓梯中部三分之一范圍內(nèi)。
2 框架結構澆筑質(zhì)量控制措施
2.1 常見質(zhì)量缺陷和原因分析
框架結構常見質(zhì)量缺陷和原因分析見表1。
此外,還有尺寸偏差缺陷,主要是模板不符合要求、模板安裝差錯、澆筑時觸動模板等原因造成。
2.2質(zhì)量控制措施
2.2.1質(zhì)量預控措施
引起框架結構混凝土質(zhì)量缺陷的原因可能是由多方面的因素造成的,有原材料問題、模板安裝與鋼筋綁扎問題、混凝土配合比問題、混凝土攪拌問題、混凝土運輸問題、混凝土澆筑問題、混凝土養(yǎng)護問題,除此以外還有設計方面問題、施工方法問題、設備問題等,所以分析混凝土質(zhì)量缺陷問題應該具體問題具體分析,從澆筑質(zhì)量控制方面講質(zhì)量預控措施主要有以下幾點:
⒈加強監(jiān)督管理,做好預防措施。⑴做好澆筑質(zhì)量技術交底工作,使操作人員對施工要求清楚明了。⑵特殊部位制定有針對性的施工方案,并嚴格執(zhí)行方案。⑶嚴控澆筑工程,使混凝土配合比、工作性都滿足設計和規(guī)范要求,澆筑、振搗按規(guī)范要求進行[5]。
⒉預防柱“夾渣爛根”。⑴ 處理柱接頭部位,即前次澆筑后加相同方框澆平框面;⑵澆筑前按照1.2.1小節(jié)第1條的做法在柱底填筑砂漿。
⒊預防露筋、孔洞、蜂窩、疏松。⑴鋼筋密集處使用專門配制的粗骨料粒徑不超過20mm細石混凝土,并使用較細小的振動棒,耐心振搗密實。⑵嚴格分層澆筑,傾倒高度超過3m時必須使用串筒、溜管等,超過2m的柱側部要開澆筑口。⑶加強振搗,不漏振。
⒋預防裂縫。⑴澆筑前木模板潤濕,金屬模板控制溫度。⑵控制樓板截面高度,并防止上層鋼筋網(wǎng)塌下。⑶振搗要到位,避免漏振。⑷分區(qū)分層澆筑,每層振實。⑸澆灌完及時覆蓋。
2.2.2質(zhì)量缺陷處理措施
⒈對一般非結構性的缺陷處理辦法。⑴露筋、孔洞、夾渣、蜂窩、疏松、外表缺陷等,剔除粘結不牢的混凝土,清理干凈表面,灑水潤濕后以1:2~1:2.5水泥砂漿填平抹平。⑵裂縫使用水泥砂漿、聚合物水泥砂漿等封閉。
⒉對嚴重的或結構性的缺陷處理辦法。⑴施工單位應會同設計、監(jiān)理等協(xié)商后制定專項治理方案,方案必須經(jīng)審批后才能實施,不允許擅自處理。⑵露筋、孔洞、夾渣、蜂窩、疏松、外表缺陷等,應鑿除松散混凝土到結構密實部位,清理干凈表面,架設模板,灑水濕潤,表面涂抹混凝土界面劑,然后使用比原混凝土強度至少高1級的細石混凝土澆筑密實,養(yǎng)護7d以上。⑶開裂缺陷,裂縫清理后使用聚合物水泥砂漿、化學封閉材料、壓力注漿等處理。
3 結束語
現(xiàn)澆框架結構的施工雖然不是非常復雜,但是工序多,任何一個環(huán)節(jié)的疏忽都會造成質(zhì)量問題,澆筑施工是其中一個很重要環(huán)節(jié),更需要嚴格把控,精心施工,只有這樣才能保證施工質(zhì)量。
參考文獻:
[1] 侯君偉. 建筑工程混凝土結構新技術應用手冊[M]. 北京:中國建筑工業(yè)出版社,2001.
[2] 朱清輝等. 框架結構施工質(zhì)量控制探討[J]. 黑龍江科技信息,2010(7).
[3] 北京土木建筑學會. 鋼筋混凝土工程施工技術措施[M]. 北京:經(jīng)濟科學出版社,2005.
[4] 梁得常. 現(xiàn)澆鋼筋混凝土框架節(jié)點質(zhì)量控制[J]. 甘肅科技,2008,24(9).
篇5
混凝土的澆筑技術直接影響著建筑物的安全性、可靠性?;炷潦┕べ|(zhì)量成為了建筑物安全、造價的主要影響因素,在實際的施工過程中,施工部門和施工人員一定要注意對混凝土施工質(zhì)量給予高度的重視。本文筆者結合自身工作實踐經(jīng)驗,從混凝土澆筑的概念、混凝土澆筑前準備以及混凝土澆筑技術等方面對混凝土澆筑過程的技術進行了探討,希望對相關從業(yè)人員具有借鑒意義。
關鍵詞:混凝土澆筑技術
中圖分類號: TU37 文獻標識碼: A
前言:
混凝土澆筑施工已成為混凝土施工中的主要部分,因此,在現(xiàn)代建筑施工過程中,必須做好混凝土澆筑施工。因此,這就需要在混凝土施工中,控制好混凝土原材料的選擇,并且要切實掌握好混凝土澆筑施工技術,結合工程實際采用針對性的混凝土澆筑方案,滿足振搗要求,全方位、多視角的確?;炷翝仓|(zhì)量,進而提高整個工程的質(zhì)量。
1. 混凝土澆筑的概念
混凝土澆筑一般來講是在建筑工程施工過程中將集膠料和水泥等按照一定的比例混合攪拌,并澆筑到工程建筑項目的指定部位。二、 建筑施工混凝土澆筑前期的工作1. 準備澆筑用的材料在展開混凝土的澆筑工作之前,首先,要準備用于澆筑的材料及相關的施工機械等,澆筑過程可能用到的原材料主要有水泥、沙子、鋼筋及石子等;其次,還要通過調(diào)查取樣的方法來檢驗相關的材料是否符合質(zhì)量標準及數(shù)量要求,以保證原材料的高標準和高質(zhì)量要求。此外,采購原材料的時候,必須選擇規(guī)模比較大和市場信譽度較高的廠商,以確保原材料滿足高質(zhì)量的要求,同時達到澆筑施工的相關標準。在設計施工過程時,需要詳細地標明澆筑施工所需要的混凝土相關材料的產(chǎn)地及各項標準等。在采購材料的時候,確保滿足澆筑施工的設計圖紙的相關要求,以保證混凝土結構的質(zhì)量,避免相關的質(zhì)量問題,最終達到澆筑施工的整體效果。
2.混凝土澆筑前準備
2.1混凝土的原材料
在建筑施工時,材料的選擇是否符合設計規(guī)范要求是決定建筑物安全與否的前提。如何使選用的材料符合設計要求可以從以下幾方面著手:①相關人員一定要嚴格檢查水泥的包裝、種類、出廠日期、出廠合格證、出廠檢查報告等,并且按照相關的規(guī)格取樣進行復檢,使水泥的強度、安定性、初凝和終凝的時間等性能指標都能達到國家標準。②在施工圖紙上要注明原材料的相關信息。③原材料經(jīng)復檢合格后再現(xiàn)場取樣送到實驗室,檢驗合格后即可進行混凝土澆筑。
2.2混凝土的攪拌
相關人員一定要認真控制水泥、混凝土骨料以及添加劑等的用量和投料順序,在進行混凝土進行攪拌時更要注意攪拌的時間和澆筑的時間,不同品種的材料攪拌和澆筑的時間都有差別。攪拌人員一定要嚴格按照相關的要求,根據(jù)不同種材料自身的特性對混凝土的各種材料配比要把握合理,攪拌一定要均勻。
2.3混凝土的輸送
①要在建筑施工的現(xiàn)場裝設一臺移動泵和一臺托泵,相關人員對所使用的混凝土泵的技術和功能要足夠了解,并配置充足的易壞零件,以備零件出現(xiàn)故障時可以及時進行搶修。②泵管的安裝一定要牢固,來減小泵送過程中因為壓力而造成的損失,同時,在泵送前要用清水濕潤管道,再用水泥砂漿管道和泵機。③還要檢查泵管中是否有殘留的混凝土,主要是在泵管的彎曲處,如果有殘余物,一定要清理干凈;還要保證管道的接口處密封性好,防止跑漏漿。④當泵機需要暫停時,要采取相應的倒泵措施,使混凝土在管內(nèi)進行前后的往返運動,以保證良好的可泵性;當泵機出現(xiàn)故障時,為了維持混凝土的繼續(xù)供應,要利用塔吊來進行短時間內(nèi)的垂直運輸操作。
3. 混凝土澆筑技術
在建筑工程施工過程中,混凝土的使用增加了對建筑整體性的要求,因此,為了保證工程質(zhì)量,防止施工縫的出現(xiàn),在施工混凝土時必須采用分層澆筑技術。即在完成上層澆筑之后再開始下層混凝土的澆筑。這就要求工程在施工過程中必須協(xié)調(diào)好各個施工工序之間的配合。
3.1混凝土澆筑技術的特點
因為對混凝土的整體結構要求很高,所以通常情況下可以留施工縫。當對混凝土進行分層澆筑時,要確保下層的混凝土初凝,這樣就可以保證混凝土結構的整體性和施工過程的連續(xù)性。所以,混凝土的攪拌、運輸、澆筑和振搗等環(huán)節(jié)都要協(xié)調(diào)配合好。
3.2 全面分層澆筑技術
這種澆筑技術通常應用于施工面積較小,在施工過程中應從較短邊開始,依次向較長邊進行澆筑。值得注意的是,在進行第二層澆筑時,必須在第一層澆筑全部混凝土按第一次澆筑順序進行第二層澆筑,并依次類推。
3.3 分段分層澆筑技術
這種澆筑技術通常使用于施工面積大、澆筑薄、距離長等工程。在混凝土澆筑強度大、施工地點的混凝土攪拌機無法實現(xiàn)施工要求的情況下才會使用分段分層的澆筑技術。這種澆筑方法首先從混凝土的底部開始,經(jīng)過一定的時間和距離之后接著開始對第二層進行澆筑。
3.4 余面分層澆筑技術
當施工建筑的距離超過厚度的三倍的時候,可以采用余面分層的澆筑技術。在使用該種技術進行澆筑工作的時候,只需要澆筑一次混凝土就達到頂部,可能會產(chǎn)生一個坡度大約是1:3 的混凝土斜面,而通常是從混凝土的澆筑層下方開始進行混凝土振搗過程,繼而向上移動,確保澆筑混凝土的整體質(zhì)量。對于澆筑面積比較大的建筑工程,為了防止發(fā)生澆筑斷裂的情況,需要使用以下一些安全措施。第一,必須使用符合質(zhì)量標準的原材料,為保證混凝土的抗裂能力,可以添加適量的外加劑,比如:把粉煤灰添加到低熱的硅酸鹽水中,再添加進混凝土里面等。第二,可以適量增加澆筑面積,同時降低澆筑速度和厚度,結束澆筑工作后,要盡快清理污水,可以根據(jù)具體情況確定是否進行第二次振搗。第三,根據(jù)具體的施工澆筑情況,可以適度增加測量混凝土的溫度的工作。
3.5 注意事項
第一,一般來說,當混凝土入模的時候,不可以采用集中傾倒的方法來沖擊鋼筋骨架或者模板,當混凝土的澆筑高度低于2 m 的時候,需要利用串筒,此外,從出料管口到澆筑層的傾落高度要低于1.5 m。第二,混凝土的澆筑工作必須限制在5 h 之內(nèi),最后確保兩次澆筑時間之間的間隔小于1.5 h,以防出現(xiàn)冷縫等質(zhì)量問題,此外,需要不斷地用振搗等不斷攪動交界處。第三,實施澆筑過程中,確保振搗的時間長短,出現(xiàn)表面產(chǎn)漿、無下沉和氣泡的時候為止。最好振搗器的插孔呈梅花形狀,保證移位距離小于0.4 m。第四,向建筑施工梁板澆筑混凝土的時候,首先從梁柱的節(jié)點處開始澆筑,確保各個部位振搗的緊密性。具體的澆筑過程中,遵循先高后低的原則,即先高標號后低標號為止。此外,確保高標號的混凝土的澆筑高度,增強鋼筋的密實度,防止混凝土蜂窩等質(zhì)量問題的發(fā)生等。
4. 結語
在建筑工程施工過程中,混凝土澆筑技術不僅影響著工程質(zhì)量的好壞,甚至影響整個工程項目的施工質(zhì)量。所以,在攪拌混凝土時必須要切實按照國家相關規(guī)定,確?;炷猎牧腺|(zhì)量。在整個工程施工過程中要確?;炷恋恼尘坌?,避免離析混凝土,并且在澆筑時要盡可能的澆筑均勻??傊?,混凝土澆筑技術對建筑工程質(zhì)量的好壞起決定性作用,在不違反國家法律法規(guī)的情況下,依據(jù)實際工程施工情況,采取妥善的解決辦法,采取有效措施防止外界因素的不良影響,確保建筑工程的整體完整性。
參考文獻
[1]吳小明.建筑施工混凝土澆筑技術探析[J].中國房地產(chǎn)業(yè),2011(12).
[2]楊護線.淺析建筑施工混凝土澆筑技術[J].中華民居,2012(16).
篇6
關鍵詞:混凝土 澆筑 施工技術
一、混凝土澆筑的常見問題
(1)混凝土一次澆筑完成,應立即用手提振搗器或機器振搗器進行搗密就應該移走,否則就會發(fā)生骨料離析。一般來說,振搗器不應該集中在先前提起的混凝土上。
振搗混凝土的優(yōu)點是:水分的減少允許水泥和細集料的用量,因為這時需要較少的水泥漿;較低的含水量可減少收縮和空隙;較干的混凝土減少混凝土表面處理的費用;機械振搗可代替3~8 個手持振搗棒;較低的含水量可提高混凝土的強度;較干的混合料允許較早地拆除一些模板,這樣可降低模板的造價。
振搗的要求:混凝土自吊斗口下落的自由傾落高度不得超過2m,澆筑高度如超過3m 時必須采取措施,用串桶或溜管等。澆筑混凝土時應分段分層連續(xù)進行,澆筑層高度應根據(jù)結構特點、鋼筋疏密決定,一般為振搗器作用部分長度的1.25 倍,最大不超過50cm。
使用插入式振搗器應快插慢拔,插點要均勻排列,逐點移動,順序進行,不得遺漏,做到均勻振實。移動間距不大于振搗作用半徑的1.5 倍(一般為30~40cm)。振搗上一層時應插入下層5cm,以消除兩層問的接縫。表面振動器(或稱平板振動器)的移動間距,應保證振動器的平板覆蓋已振實部分的邊緣。
澆筑混凝土應連續(xù)進行。如必須間歇,其間歇時問應盡量縮短,并應在前層混凝土初凝之前,將次層混凝土澆筑完畢。間歇的最長時間應按所用水泥品種、氣溫及混凝土凝結條件確定,一般超過2h 應按施工縫處理。
澆筑混凝土時應經(jīng)常觀察模板、鋼筋、預留孔洞、預埋件和插筋等有無移動、變形或堵塞情況,發(fā)現(xiàn)問題應立即處理,并應在已澆筑的混凝土凝結前修正完好。
(2)寒冷天氣時混凝土澆筑應該注意的問題
當混凝土在寒冷天氣下澆筑時,通常有必要預先加熱水、骨料或兩者同時預熱,以便使其初始溫度能夠保證混凝土的初凝并獲得強度。對水進行預熱是提供必要的溫度最有效方法。出于這一目的,蓄水池應該安裝一個通有蒸氣的蛇形管或?qū)⒄魵饪梢灾苯油ǖ剿?,這是可以使用多個排氣口以提供良好的熱量分布。
冬期澆筑的混凝土摻負溫復合外加劑時,應根據(jù)溫度情況的不同,使用不同的負溫外加劑。且在使用前必須經(jīng)專門試驗及有關單位技術鑒定。柱、墻養(yǎng)護宜采用養(yǎng)護靈。混凝土在澆筑前,應清除模板和鋼筋上的冰雪、污垢。運輸和澆筑混凝土用的容器應有保溫措施。運輸澆筑過程中,溫度應符合熱工計算所確定的數(shù)據(jù),如不符時,應采取措施進行調(diào)整。采用加熱養(yǎng)護中,混凝土養(yǎng)護前的溫度不得低于2℃。
整體式結構加熱養(yǎng)護時,澆筑程序和施工縫位置,應能防止發(fā)生較大的溫度應力,如加熱溫度超過40℃時,應征求設計單位意見后確定?;炷辽⒔禍囟炔坏贸^規(guī)范規(guī)定。混凝土試塊除正常規(guī)定組數(shù)制作外,還應增設二組與結構同條件養(yǎng)護,一組用以檢驗混凝土受凍前的強度,另一組用以檢驗轉(zhuǎn)入常溫養(yǎng)護28d 的強度。
當混合料的溫度已知溫度,一些專用圖可以用來計算混凝土的溫度。一條直線穿過所有三種比例,通過任意兩個已知溫度,就可以確定出第三個溫度。如果砂的表面干燥,則應使用實線計算混凝土的溫度。然而,如果砂含有3%的水分,則應使用虛線。
二、柱的混凝土澆筑
(1)柱澆筑前底部應先填以5~10cm 厚與混凝土配合比相同減石子砂漿,柱混凝土應分層振搗,使用插入式振搗器時每層厚度不大于50cm,振搗棒不得觸動鋼筋和預埋件。除上面振搗外,下面要有人隨時敲打模板。
(2)柱高在3m 之內(nèi),可在柱頂直接下灰澆筑,超過3m 時,應采取措施(用串桶)或在模板側面開門子洞安裝斜溜槽分段澆筑。每段高度不得超過2m,每段混凝土澆筑后將門子涮模板封閉嚴實,并用箍箍牢。
(3)柱子混凝土應一次澆筑完畢,如需留施工縫時應留在主梁下面。無梁樓板應留在柱帽下面。在與梁板整體澆筑時,應在柱澆筑完畢后停歇1~1.5h,使其獲得初步沉實,再繼續(xù)澆筑。
(4)澆筑完后,應隨時將伸出的搭接鋼筋整理到位。
三、梁、板的混凝土澆筑
(1)梁、板應同時澆筑,澆筑方法應由一端開始用“趕漿法”,即先澆筑梁,根據(jù)梁高分層澆筑成階梯形,當達到板底位置時再與板的混凝土一起澆筑,隨著階梯形不斷延伸,粱板混凝土澆筑連續(xù)向前進行。
(2)和板連成整體高度大于lm 的梁,允許單獨澆筑,其施工縫應留在板底以下2~3cm 處。澆搗時,澆筑與振搗必須緊密配合,第一層下料慢些,梁底充分振實后再下二層料,用”趕漿法”保持水泥漿沿梁底包裹石子向前推進,每層均應振實后再下料,梁底及粱幫部位要注意振實,振搗咕不得觸動鋼筋及預埋件。
(3)梁柱節(jié)點鋼筋較密時,澆筑此處混凝土時宜用小粒徑石子同強度等級的混凝土澆筑,并用小直徑振搗棒振搗。
(4)澆筑板混凝土的虛鋪厚度應略大于板厚,用平板振搗器垂直澆筑方向來回振搗,厚板可用插入式振搗器順澆筑方向托拉振搗,并用鐵插尺檢查混凝土厚度。振搗完畢后用長木抹子抹平。施工縫處或有預埋件及插筋處用木抹子找平。澆筑板混凝土時不允許用振搗棒鋪攤混凝土。
(5)施工縫位置:宜沿次梁方向澆筑樓板,施工縫應留置在次粱跨度的中間1/3 范圍內(nèi)。施工縫的表面應與粱軸線或板面垂直,不得留斜槎。施工縫宜用木板或鋼絲網(wǎng)擋牢。
(6)施工縫處須待已澆筑混凝土的抗壓強度不小于1.2MPa 時,才允許繼續(xù)澆筑。在繼續(xù)澆筑混凝土前,施工縫混凝土表面應鑿毛,易除浮動石子,并用水沖洗干凈后,先澆一層水泥漿,然后繼續(xù)澆筑混凝土,應細致操作振實,使新舊混凝土緊密結合。
四、剪力墻的混凝土澆筑
(1)如柱、墻的混凝土強度等級相同時,可以同時澆筑,反之宜先澆筑柱混凝土,預埋剪力墻錨固筋,待拆柱模后,再綁剪力墻鋼筋、支模、澆筑混凝土。
(2)剪力墻澆筑混凝土前,先在底部均勻澆筑5cm 厚與墻體混凝土成分相同的水泥砂漿,并用鐵鍬入模,不應用料斗直接灌入模內(nèi)。
(3)澆筑墻體混凝土應連續(xù)進行,間隔時間不應超過2h,每層澆筑厚度控制在60cm 左右,因此必須預先安排好混凝土下料點位置和振搗器操作人員數(shù)量。
(4)振搗棒移動間距應小于50cm,每一振點的延續(xù)時間以表面呈現(xiàn)浮漿為度,為使上下層混凝土結合成整體,振搗器應插入下層混凝土5cm。振搗時注意鋼筋密集及洞口部位,為防止出現(xiàn)漏振,須在洞口兩側同時振搗,下灰高度也要大體一致。大洞口的洞底模板應開口,并在此處澆筑振搗。
(5)混凝土墻體澆筑完畢之后,將上口甩出的鋼筋加以整理,用木抹予按標高線將墻上表面混凝土找平。
五、樓梯的混凝土澆筑
(1)樓梯段混凝土自下而上澆筑,先振實底板混凝土,達到踏步位置時再與踏步混凝土一起澆搗,不斷連續(xù)向上推進,并隨時用木抹子(或塑料抹子)將踏步上表面抹平。
(2)施工縫位置:樓梯混凝土宜連續(xù)澆筑完,多層樓梯的施工縫應留置在樓梯段1/3 的部位(3)養(yǎng)護:混凝土澆筑完畢后,應在12h 以內(nèi)加以覆蓋和澆水,澆水次數(shù)應能保持混凝土有足夠的潤濕狀態(tài),養(yǎng)護期一般不少于7 晝夜。
參考文獻:
[1] 姜桂珍. 建筑施工中大體混凝土施工要點[J]. 黑龍江科技信息. 2009(22)
篇7
關鍵詞:大體積混凝土;澆筑裂縫;控制對策
1前言
由于大體積混凝土結構的截面尺寸較大,在溫度和濕度變化的條件下,混凝土硬化并產(chǎn)生體積變形,且混凝土內(nèi)各種材料變形不一致,互相約束而產(chǎn)生初始應力,造成在骨料與水泥粘結面或水泥本身之間出現(xiàn)肉眼看不見的微細裂縫。這種微細裂縫的分布是不規(guī)則的,且不連貫,但在荷載作用下或進一步產(chǎn)生溫差、干縮的情況下,裂縫開始擴展,并逐漸互相串通,從而出現(xiàn)較大的肉眼可見的裂縫。本文結合工程實際,對如何控制大體積混凝土裂縫提出了一點見解。
2大體積混凝土裂縫產(chǎn)生的原因
2.1水泥水化
熱水泥在水化過程中要產(chǎn)生大量的熱量,是大體積混凝土內(nèi)部熱量的主要來源,由于大體積混凝土內(nèi)部熱量不易散失,內(nèi)外溫差過大時,就會產(chǎn)生溫度應力,若溫度應力大于混凝土的抗拉強度,就會產(chǎn)生溫度裂縫,這是大體積混凝土產(chǎn)生裂縫的主要原因。
2.2約束條件
大體積混凝土與地基澆在一起,早期混凝土溫度上升時,混凝土膨脹受到地基約束會產(chǎn)生壓應力,當后期溫度下降時,混凝土收縮受到地基的約束便會產(chǎn)生拉應力,由于混凝土的抗壓性能優(yōu)于抗拉性能,所以在受壓時一般不會出現(xiàn)裂縫,而在受拉時,當拉__應力大于混凝土的抗拉強度時,就會在混凝土中出現(xiàn)垂直的裂縫。
2.3外界氣溫變化
大體積混凝土在施工期間,外界溫度變化對混凝土的開裂有較大影響,大體積混凝土內(nèi)部溫度取決于澆筑溫度、水泥水化溫度和散熱溫度,當外界溫度驟然變化(特別是驟然下降)時,就會迅速增加大體積混凝土內(nèi)外溫差,產(chǎn)生較大的溫度應力,造成大體積混凝土出現(xiàn)裂縫。
2.4混凝土的收縮變形
混凝土的拌合水中,只有約20%是水泥水化所需要的,其余80%都被蒸發(fā),這部分水的蒸發(fā)是引起混凝土收縮的主要原因之一,當收縮變形受到約束時,就會因收縮應力而產(chǎn)生收縮裂縫。
3裂縫控制的對策
3.1 構造設計方面
(1)采用中熱或中低熱水泥,其混凝土早期強度較低,后期強度也低。建議在設計中考慮采用后期強度(60 d)作為設計值,以減少混凝土單方用灰量,從而降低水化熱。(2) 盡量避免結構斷面突變帶來應力集中,在易產(chǎn)生應力集中的薄弱環(huán)節(jié)采取加強措施。增配構造筋提高抗裂性能 配筋宜采用小直徑、小間距。 (3) 設置后澆帶, 降低每次澆筑的蓄熱量。在進行結構設計時, 可在適當位置設置后澆帶,將大體積混凝土分成若干塊澆筑, 在施工后期再將分塊的混凝土連成一個整體, 這樣既可以降低每次澆筑的蓄熱量,又可以放松約束程度。( 4) 設置滑動緩沖層, 以消除嵌固, 減少約束。
3.2 原材料和混凝土施工配合比優(yōu)化
大體積混凝土一般都是采用商品砼和泵送工藝澆筑,泵送商品砼對原材料的技術指標要求很高。因此,首先砼的生產(chǎn)設備的穩(wěn)定運行和計量的精確應得到有效保障,組成砼的所有材料應符合規(guī)范標準的要求,以確保砼的質(zhì)量。
(1)水泥。大體積混凝土結構引起裂縫的主要因素是水化熱大量的積聚,使混凝土出現(xiàn)早期升溫,后期降溫現(xiàn)象。因此要降低水泥水化熱的溫度。應根據(jù)大體積混凝土的特點,既要注意水泥的水化熱,又要注意水泥的收縮作用,選用低水化熱、低收縮的水泥,如抗硫酸鹽水泥、粉煤灰水泥、礦渣水泥,而不要采用早強型水泥。應選用水化熱較低,后期強度高,質(zhì)量穩(wěn)定的水泥。同時減少水泥用量是減少水泥水化熱和降低內(nèi)外溫差的重要辦法。實踐表明,如果充分利用混凝土的后期強度,則可使每m3混凝土的水泥用量減少40―70kg左右,混凝土溫度相應降低4℃―7℃,因此應將水泥用量控制在450 kg/ m3以下。
(2)細集料。宜采用級配良好的中粗砂。根據(jù)工程實際經(jīng)驗細度模數(shù)宜控制在2.4―2.8之間。
(3)粗集料。配制大體積混凝土,應選用細度模數(shù)在2.7~3.1之間的含泥量最低的中粗砂,砂率最佳值為0.33,以合理粗細骨料的比例,砂率過高意味著細骨料多,粗骨料少,增加了收縮,對抗裂不利。碎石應采用連續(xù)級配、良好粒級的彈性模量低的骨料。其次是砂石的吸水率應盡可能小一些,以利于降低收縮。
3.3 采用切實可行的混凝土澆筑方案
為保證混凝土澆筑質(zhì)量,根據(jù)大體積混凝土泵送時自然的特點,一般采用“分段定點,一個坡度,層層澆筑,一次到頂”的方法。這種自然流淌形成斜坡混凝土的方法,能提高泵送效率,簡化混凝土的泌水處理,保證上下層混凝土澆筑間歇時間不超過混凝土初凝時間,確保各澆筑界面處的結合。
砼的抗拉強度遠小于抗壓強度,這是砼容易開裂的內(nèi)在因素。普通砼極限拉伸離散性很大,因此在施工中必須創(chuàng)造條件,確保砼均勻密實。砼坍落度各車不要有大的差異,澆筑基礎時坍落度可控制在100~140mm,坍落度大時會使表面鋼筋下部產(chǎn)生水分,或表層鋼筋上部的砼產(chǎn)生細小裂縫。為防止這種裂縫,在砼初凝前和砼預沉后采取二次抹面壓實措施。砼澆灌時,攪拌車在卸料前,要求高速運轉(zhuǎn)一分鐘,確保進入泵車受料斗的砼質(zhì)量均勻。
大體積混凝土的澆筑應合理分段,分層進行,使砼高度均勻上升,砼澆筑應連續(xù)進行,間歇時間不能過長,在前層砼初凝前必須把后層砼澆上。澆筑應在室外氣溫較低時進行,砼澆筑氣溫不宜超過28℃,在炎熱的氣候條件下應采取降溫措施。
在澆筑砼過程中,應嚴格按照施工組織設計的施工線路實施澆筑。禁止閑散人員在鋼筋上部停留。澆筑施工人員不應在鋼筋上部無序走動。采用雙層鋼筋網(wǎng)時,在上下層鋼筋網(wǎng)片之間應設置足夠的支撐用鋼筋撐腳,以保證鋼筋位置正確。在澆筑線路上,鋪設臨時操作腳手板。所有澆筑人員的工作原則上均應在腳手板上完成,以減少對鋼筋網(wǎng)的踩踏次數(shù)。臨時腳手板隨澆筑區(qū)域的轉(zhuǎn)移而移動。
2.4 混凝土養(yǎng)護
為防止混凝土內(nèi)外溫差過大,混凝土的養(yǎng)護應根據(jù)當時的施工情況和環(huán)境氣溫采取相應的措施。夏季混凝土的養(yǎng)護可采用蓄水法,或覆蓋草簾、塑料膜、水膜等方法。冬季混凝土的養(yǎng)護可采用“夾心式”保溫措施,即一層塑料薄膜+兩層草墊+一層塑料薄膜,同時用塑料薄膜加草墊密封混凝土側模,可用跳板或彩條布圍實保溫。養(yǎng)護期間應隨時向草墊中添加熱水以保證一定溫濕度,夜間低溫期間可以用碘鎢燈升溫。如果施工現(xiàn)場環(huán)境溫度比較極端的話,可采用在內(nèi)部布置預埋循環(huán)冷卻水管或貫通塊體的大口徑垂直換熱水管等方法進行降溫。
5 結語
總之,大體積混凝土裂縫的出現(xiàn)不僅會降低建筑物的抗?jié)B能力,影響建筑物的使用功能,而且會引起鋼筋的銹蝕,混凝土的碳化,降低材料的耐久性。因此,大體積混凝土施工要做到優(yōu)化配合比,選用良好級配的骨料,嚴格控制砂石質(zhì)量,降低水灰比,以降低砼最高溫升,降低砼所受的拉應力。同時,要加強施工現(xiàn)場的管理。砼澆筑后,應盡快回填土,加以養(yǎng)護。1)原材料的質(zhì)量和混凝土的拌制質(zhì)量。大體積混凝土中的水泥水化后使混凝土內(nèi)部產(chǎn)生較高溫度,在混凝土外表和內(nèi)部之間形成溫度差,從而使混凝土容易出現(xiàn)溫度裂縫,進而影響混凝土的性能。對采用的原材料進行合理選擇;對混凝土的配合比進行精心設計;對混凝土拌合物進行嚴格控制,可以降低不利因素的影響,屬于事前采取措施避免出現(xiàn)裂縫。2)混凝土澆筑過程的控制。應結合工程的實際特點,重點對混凝土的坍落度、澆筑順序、振搗方式、分層澆筑厚度等進行控制。3)混凝土的測溫和信息化養(yǎng)護。要進行適當?shù)臏囟葴y定,根據(jù)溫度場的變化情況來改變養(yǎng)護條件,實施信息化養(yǎng)護,確?;炷磷罱K質(zhì)量的形成。
參考文獻:
篇8
關鍵詞:混凝土; 施工質(zhì)量; 控制
中圖分類號:TV331文獻標識碼: A
引言
在混凝土澆筑施工的過程中,由于混凝土存有抗?jié)B和抗冰凍性能,使得其成為當前建筑施工中的主要結構形式和方法,然而由于混凝土在施工的過程中人們對混凝結構認識的不夠徹底,使得其在施工的過程中對混凝土質(zhì)量控制不夠,以至于混凝土在施工的過程中存在著諸多的缺陷和質(zhì)量隱患,造成建筑物在使用的過程中存在著嚴重的質(zhì)量缺陷和質(zhì)量影響因素。混凝土混合物澆筑施工工藝是保證混凝土施工質(zhì)量的前提和基礎。在施工的過程中充分利用當前科學技術手段進行管理和控制是當前混凝土澆筑質(zhì)量提高的主要措施和方法。
一、澆筑前的質(zhì)量控制要點
(1)對混凝土澆筑方案進行審批:要根據(jù)澆筑面積、澆筑工程量、勞動力組織、施工設備、澆筑順序、后澆帶或施工縫的位置、混凝土原材料供應、保障混凝土澆筑的連續(xù)性以及停電、停水的應急措施等問題進行認真的綜合研究并逐項落實,確保萬無一失。
(2)混凝土自高處傾落的自由高度,各受力鋼筋之間綁扎接頭位置應互相錯開,從任一綁扎接頭中心至搭接長度的1.3倍區(qū)段范圍內(nèi),有綁扎接頭的受力鋼筋截面面積占受力鋼筋總截面面積百分率:受拉區(qū)不得超過25%;受壓區(qū)不得超過50%。
(3)審查模板及其支架的設計計算書、拆除時間及拆除順序,模板和鋼筋應做好預檢和隱檢,在澆筑混凝土前應再次檢查,確保模板位置、標高、截面尺寸與設計相符,且支撐牢固,拼縫嚴密,模板內(nèi)雜物己清除干凈。關鍵部位應再次查驗鋼筋品種、數(shù)量、規(guī)格及插筋、錨筋連接方式等技術措施。
(4)檢查機具準備情況。對攪拌機、運輸車、料斗、串筒、輸送管道及振搗器等準備是否充分,對可能出現(xiàn)的故障己有應急措施,并經(jīng)過試運行。
(5)水、電、照明等現(xiàn)場條件己做好,且應有保證。
(6)混凝土澆筑申請書已辦妥。
二、混凝土工程施工質(zhì)量的具體控制方法
1、混凝土原材料的控制
原材料的質(zhì)量及其波動,對混凝土質(zhì)量及施工工藝有很大影響。如水泥強度的波動及粗集料的壓碎值大小,將直接影響混凝土的強度;各級碎石超遜徑顆粒含量的變化,導致混凝土級配的改變,并影響混凝土的和易性,骨料含水量的變化,對混凝土的水灰比影響極大,最終影響砼強度。為了保證混凝土的質(zhì)量,在施工中,一定要對混凝土的原材料進行質(zhì)量檢驗,全部符合技術性能指標方可應用。骨料中含有害物質(zhì),超過規(guī)范規(guī)定的范圍內(nèi),則會妨礙水泥水化,降低混凝土的強度,削弱骨料與水泥石的粘結,能與水泥的水化產(chǎn)物進行化學反應,并產(chǎn)生有害的膨脹的物質(zhì)。如果粘土、淤泥在砂中超過3%,碎石、卵石中超過2%,則這些極細顆粒在集料表面形成包裹層,妨礙集料與水泥石的粘結;或者以松散的顆粒出現(xiàn),大大地增加了需水量。
2、混凝土配合比的質(zhì)量控制
由于施工設計要求不同,對于原材料的引進也不同,在進行混凝土配比時也應按照實際情況進行科學設計。同時,依據(jù)普通混凝土拌合物性能試驗方法標準進行試驗,使混凝土在耐久性、強度等方面達到設計要求。
3、混凝土攪拌過程的質(zhì)量控制
對于原料的用量要進行嚴格控制。在對用水量進行調(diào)整時,要防止出現(xiàn)憑感覺或經(jīng)驗來操作的現(xiàn)象,要以攪拌機所配備的水表為調(diào)整依據(jù);在加入外加劑前,要按照每盤一分稱量出所需用量;每次使用砂石料都要進行過磅稱量。為了確保所攪拌的混凝土達到設計標準要求,要對加料順序、攪拌時間進行規(guī)范,并對混凝土拌合物的坍落度、是否離析等進行抽查。
4、混凝土的澆筑質(zhì)量控制
(1) 混凝土澆筑 對豎向結構進行混凝土澆筑時,要事先將與混凝土內(nèi)砂漿成分相同的水泥砂漿填入底部;避免離析現(xiàn)象在澆筑過程中出現(xiàn);如果澆筑高度超過2m,為了使混凝土下落,要采用串筒、溜管或振動溜管。另外,要留意對支架、鋼筋、預埋件、預留孔洞進行觀察,一旦發(fā)現(xiàn)移位或變形,立即進行處理。
為了確保澆筑的質(zhì)量和安全要求,要對模板的尺寸、標高、強度和剛度等進行事前檢查,確保其滿足要求;應將模板的縫隙和孔洞堵嚴;用清水將木模板浸潤,注意不要存有積水;同時,要注意檢查鋼筋和預埋件的位置以及保護層厚度等是否達到施工安全要求。
由于混凝土的整體性對于工程的質(zhì)量有著重要影響,因此,要確保混凝土澆筑的連續(xù)性?;炷猎谶\輸、澆筑及間歇這幾個環(huán)節(jié)中所花費的時間不能長于其初凝時間。
施工縫。由于技術上的原因或設備、人力的限制,混凝土的澆筑不能連續(xù)進行,中間的間歇時間需超過混凝土的初凝時間,則應留置施工縫,施工縫的位置應在混凝土澆筑前按設計要求和施工技術方案確定。由于該處新舊混凝土的結合力較差,是結構中的薄弱環(huán)節(jié),因此,施工縫宜留置在結構受剪力較小且便于施工的部位。
混凝土澆筑時應注意的事項。
(2) 在混凝土澆筑中出現(xiàn)下列情況之一應停止?jié)仓?/p>
①混凝土初凝并超過允許面積;②混凝土平均澆筑氣溫超過允許偏差值,并在1小時內(nèi)無法調(diào)整至允許溫度內(nèi);③在澆筑過程中出現(xiàn)大雨或暴雨天氣。
(3) 在施工過程中出現(xiàn)下列情況之一,應鑿出已澆筑的混凝土并重新澆筑。
①不能保證混凝土振搗密實或?qū)ㄖ飵聿焕绊懙募壟溴e誤的混凝土料;②長時間凝固、超過規(guī)定時間的混凝土料;③下到高等級混凝土澆筑部位的低等級混凝土料
5、 混凝土的養(yǎng)護與拆模質(zhì)量控制
(1) 混凝土的養(yǎng)護 在對混凝土進行養(yǎng)護時,有兩種方法可供采用,即自然養(yǎng)護法和加熱養(yǎng)護法。其中,自然養(yǎng)護方法是將草袋,麻袋等蓋在終凝后的混凝土結構構件上。為了使其保持濕潤狀態(tài),還需要進行灑水。加熱養(yǎng)護法采用了蒸汽來對混凝土構件進行養(yǎng)護,其主要目的是為了加速模板周轉(zhuǎn),提高施工效率。
(2) 混凝土的拆模
拆模的遲早直接影響到混凝土質(zhì)量和模板使用周轉(zhuǎn)率。拆模時間應根據(jù)設計要求、氣溫和混凝土強度等級情況而定。對不承重模板應先拆除,后拆除承重模板。
6、混凝土澆筑振搗過程是混凝土質(zhì)量控制的主要環(huán)節(jié)
混凝土配合比設計、原材料的質(zhì)量、配料準確、攪拌均勻運輸,澆筑振實成型,養(yǎng)護等整個施工環(huán)節(jié)中,澆筑振實成型是主要的環(huán)節(jié)。
混凝土的搗實就是使入模的混凝土完成成型與密實的過程,從而保證混凝土結構構件外形正確,表面平整,混凝土的強度和其他性能符合設計的要求。
混凝土澆筑入模后應立即進行充分的振搗,使新入模的混凝土充滿模板的每一角落,排出氣泡,使混凝土拌和物獲得最大的密實度和均勻性。
混凝土的振搗分為人工振搗和機械振搗。人工振搗是利用搗棍或插釬等用人力對混凝土進行夯、插,使之成型。只有在采用塑性混凝土,而且缺少機械或工程量不大時才采用人工振搗。采用機械振實混凝土,早期強度高,可以加快模板的周轉(zhuǎn),提高生產(chǎn)率,并能獲得高質(zhì)量的混凝土,應盡可能采用。
結束語
混凝土質(zhì)量通病在建筑施工中較為普遍,混凝土質(zhì)量問題輕則影響觀感和使用功能,重則影響結構安全。混凝土的澆筑在混凝土施工過程中尤為重要。因此,我們要建立全面的質(zhì)量管理體系,對施工過程中的每一環(huán)節(jié)都實施責任到人的嚴格的全程監(jiān)控。同時,要理論聯(lián)系實際,不斷總結經(jīng)驗,以科學發(fā)展觀去解決新問題,創(chuàng)新新工藝、新方法
參考文獻:
[1]李家武,李京鴻.工民建中混凝土施工的質(zhì)量控制[J].價值工程,2010(24).
篇9
關鍵詞:曲面混凝土;控制要點
異性混凝土是在水工建筑物施工中經(jīng)常碰到的,是一種易見卻又操作難度大的施工難點,譬如溢流堰面混凝土、挑流鼻坎混凝土中都為曲線混凝土結構。一般的曲面混凝土的施工分為鼻坎、反弧段、陡坡段、頂部曲線段,施工時應自下而上進行。曲面混凝土不同于平面混凝土,在施工中很難掌握控制力度,容易產(chǎn)生麻面、錯臺、變形、露筋及裂縫等質(zhì)量上面的通病。結合曲面混凝土的施工經(jīng)驗以及參考一些文獻,本文就曲面混凝土施工控制從鋼筋綁扎、模板安裝、混凝土澆筑及養(yǎng)護等闡述各工序控制要點。
一、鋼筋綁扎
箍筋間距s與縱向鋼筋直徑d之比s/d是異形柱縱向受壓鋼筋壓曲的直接影響因素:s/d大,將會加速受壓縱筋的壓曲;反之,則可延緩縱筋的壓曲,從而提高異形柱截面的延性。對箍筋合理配置的研究發(fā)現(xiàn),當體積配箍率 相同時,采用較小的箍筋直徑dv和箍筋間距s比采用較大的箍筋直徑d和箍筋間距s的延性好;只增大箍筋直徑來提高體積配箍率而不減小箍筋間距并不一定能提高異形柱的延性,只有在箍筋間距s對受壓縱筋支撐長度達到一定要求時,增大體積配箍率 ,才能達到提高延性的目的。
二、模板安裝
模板安裝是曲線混凝土施工過程中所不可缺少的施工手段之一,在大中型工程之中,要采用滑模施工工藝。此處將闡述利用翻模的施工工藝。根據(jù)施工特點,對于小型的曲面混凝土,利用翻模更能節(jié)約施工成本,降低施工時間。翻模在安裝模板之前應根據(jù)曲線方程及陡坡坡比計算哪處安裝模板位置的效果最佳。根據(jù)施工中的實際情況,曲線段和反弧段不需要也不便于安裝模板。
三、混凝土澆筑
混凝土澆筑是修建混凝土工程時,將混凝土拌和物運到澆筑地點,澆入指定部位,經(jīng)平倉、振搗和養(yǎng)護等的施工全過程,也稱之為將混凝土拌和物運到建筑物的指定部位,經(jīng)注入、平倉、振搗和養(yǎng)護的施工過程。在這里混凝土澆筑前可在其兩邊砌石擋墻上用彩筆按照曲線方程描出混凝土澆筑控制曲線,以便于后期工程的開展。
四、混凝土養(yǎng)護
混凝土養(yǎng)護是混凝土澆筑后,在一定時間內(nèi)采取措施對外露面保持適當溫度和濕度,使混凝土有良好硬化條件。其目的主要是為了保證混凝土的適宜硬化條件,使其強度不斷增強。原因在于混凝土在澆筑之后受天氣和氣候的影響,容易出現(xiàn)脫水現(xiàn)象,致使已形成凝狀膠體的水泥顆粒不能充分的水化,不能轉(zhuǎn)化為穩(wěn)定的結晶,缺乏足夠的粘結力,從而會在混凝土表面出現(xiàn)片狀或粉狀脫落與普通框架柱結構相比,異形柱框架結構在軸線位置、層間垂直度、表面平整等尺寸允許偏差上更為嚴格,在截面尺寸偏差上不允許負偏差。這是由于偏差所導致的質(zhì)量問題涉及到縱向受力鋼筋的混凝土保護層厚度、框架梁與異形柱連接的可靠性、異形柱框架核心區(qū)構造的合理性,因此規(guī)程特別要求施工單位在制訂施工方案時應針對異形柱結構的特點,提出專門的施工技術方案并嚴格執(zhí)行。五、裂縫的問題
1.支模的方法不妥,模板的立柱,一般工地不重視,有個別工地支柱下面的土未夯實、未設置足夠底面積的墊木,有時模板支撐系統(tǒng)的剛度不夠,使支柱下陷,有過早拆模的現(xiàn)象,拆模后未做臨時支撐就承受過大的施工荷載等,所以使用板面發(fā)生彎曲或板面受振變形,個別部位發(fā)生裂縫。
2 .在鋼筋混凝土結構中,鋼筋的強度,塑性性能與混凝土的粘結力以及配置是否正確等都會對結構的強度、剛度和裂縫有直接的影響。在原材料上,一般的工地不注意保養(yǎng),使鋼筋表面銹蝕或材質(zhì)不均勻,在加工過程中鋼筋的調(diào)直、切斷、彎曲成型、頂彎,尺寸不準,端頭不平,變形,在鋼筋安裝上,間距位置不正確,外形尺寸不準,變形,鋼筋錯位,同一截面接頭過多。
3. 混凝土養(yǎng)護不及時,沒有覆蓋,表面游離水蒸發(fā)過快,產(chǎn)生急劇的體積收縮;使用收縮率較大的水泥,水泥用量過多,或使用過量的粉砂,混凝土稠度不當,澆筑后骨料下沉,上下收縮不一致,或水灰比過大,模板過于干燥,拆?;虿鸪采w物時混凝土與外界溫差過大等,或大體積混凝土都可能發(fā)生裂縫。
4.結構、構件下面的地基未經(jīng)夯實和必要的加固處理,特別是有的不重視基礎釬探,不能及時發(fā)現(xiàn)問題;土質(zhì)不一,地質(zhì)受力不均勻等原因,造成結構、構件裂縫。通過幾年的學習和實踐,我認為混凝土的裂縫問題,只要嚴格按規(guī)范施工,設計,是可以解決和避免的。
4.1.在模板施工過程中,只要上下層支架的立柱對齊對準,并鋪設墊板,用于支模板的地坪、胎模等應平整光潔,不得出現(xiàn)產(chǎn)生影響構件質(zhì)量的下沉、裂縫,底模及其支架在拆除時,混凝土強度必須符合設計要求,不得提前拆模,拆模時不應對樓層形成沖擊荷載。
4.2.對鋼材一定要嚴格檢查,對進場原材料要有復試報告和合格證,嚴格按照設計圖紙及施工規(guī)范施工。在鋼筋加工及安裝時,要注意受力鋼筋的數(shù)量、規(guī)格、位置、凈間距搭接位置,錨固長度,受力鋼筋的保護層,鋼筋應平直,無損傷,表面不得有裂紋,油污,顆粒狀或片狀老銹。
4.3.在施工中要嚴格把關,混凝土的稠度要適宜,水泥用量不能過大,振搗要均勻,加強養(yǎng)護,在終凝前發(fā)現(xiàn)龜裂時,可再壓抹一次,對大體積混凝土要采用水化熱低的水泥,降低澆筑溫度,合理考慮施工程序,分層分段逐步澆筑,并加強養(yǎng)護,要注意施工縫,后澆帶的留置位置,混凝土在澆筑完畢后12小時以內(nèi)對混凝土加以覆蓋并保溫養(yǎng)護,對采用PI、PⅡ、PO、PS水泥拌制的混凝土,澆水養(yǎng)護不得少于7天,對摻用緩凝型外加劑或有抗摻要求的混凝土不得少于14天,使混凝土始終處于濕潤狀態(tài),養(yǎng)護用水與拌制用水相同?;炷吝_到1.2Mpa之前,不得在其上踩踏或安裝模板及支架。
4.4.對松軟填土地基必須要進行必要的夯實和加固,基槽平整后一定按軸線位置搞好釬探,并做好記錄,便于檢查。以上是我總結學習防止裂縫作法的個觀點,但出現(xiàn)了裂縫應區(qū)別情況,及時進行處理,因出現(xiàn)裂縫會破壞結構的整體性,降低混凝土構件的剛度,影響結構的承載力。
篇10
關鍵詞:混凝土澆筑運輸泵
前言:當今,建筑行業(yè)正在飛速的發(fā)展中,全國各地的高層建筑如雨后春筍般不斷地拔地而起。高層建筑在滿足了人們正常生活中的各種使用功能的同時,還節(jié)約了目前很多的住房問題??梢姡邔咏ㄖ牡匚辉诂F(xiàn)今社會是相當重要的。隨著科技的發(fā)展,各項建筑行業(yè)在施工技術方面也正發(fā)生著很大的變化,這些施工技術緊隨著時代的發(fā)展,為建筑業(yè)的發(fā)展奠定了基礎。由于高層建筑的混凝土施工技術具有其本身的特性,所以在施工時不能套用一般的混凝土施工工程技術。目前,大體積混凝土施工技術作為一項新技術受到廣大建筑行業(yè)施工單位的青睞。
1、混凝土運輸泵操作技術
1.1設備簡介及操作
這是一種性能高,操作簡單及安全的噴涂機,是在美國先進產(chǎn)品的基礎上,結合我國建筑和建材特點,研制改進的一種新型機,這種新型機完全適合我國建筑施工。性能可靠,適應性強,堅固耐用,操作簡單的噴涂機組。整臺噴涂機在施工時只需三個人,即一人輸送原料,一人控制噴槍噴料,另一個人做協(xié)助工作(如:協(xié)助移動皮管),而材料的加水,攪拌,輸送等過程都是由機器自動完成。與傳統(tǒng)的人工施工相比節(jié)省了人力、物力、財力和寶貴的時間,并且在施工質(zhì)量上也比傳統(tǒng)的人工施工更好,更有保證。混凝土輸送泵是針對施工現(xiàn)場沒有動力電源或電源負荷不夠的情況下而開發(fā)的沙漿輸送設備,適用于地暖工程中細石混凝土填充層或砂漿填充層的大面積施工。該設備還適用于各類工程建設中細石混凝土的輸送、各類基礎樁的澆筑施工。該設備采用100mm口徑的輸送管可以輸送3cm以下直徑的混凝土,使其設備的使用范圍更加廣泛。整臺噴涂機也安裝了安全操作控制系統(tǒng)。在機器工作過程中,不管哪個環(huán)節(jié)出現(xiàn)了故障,整臺機器都將停止工作,這樣一來不僅保證了施工人員的安全,也保證了機器本身的安全,同時也及時提醒工作人員前來排查故障和維修,盡可能節(jié)省了寶貴的時間。
1.2設備特點動力系統(tǒng)、液壓系統(tǒng)與泵送系統(tǒng)匹配合理,有效發(fā)揮電機的最大功率,高吸料性,實際泵送效率達到理論值達到80%以上, 配置更優(yōu)化,采用原裝進口的液壓件及電氣元件,大大提高設備使用的可靠性,獨特的分配油路緩沖技術,確保S管擺動到位,延長S管使用壽命,高低壓切換的應用,簡化了操作方式,系統(tǒng)采用強制過濾、預壓式雙泵節(jié)能自動集中供油系統(tǒng),供油充分、效果更好,且節(jié)省消耗,比普通連續(xù)注油降低消耗50%以上,新型耐磨材料與焊接工藝的應用,使用常用易損件的使用壽命成倍提高,動力系統(tǒng)選用國際品牌液壓主泵,電機選用國內(nèi)著名品牌,提供強勁動力,液壓系統(tǒng)獨特的開式液壓系統(tǒng)及專有的液壓緩沖技術,使得系統(tǒng)換向沖擊小、發(fā)熱少。同時選用國際著名品牌重載液壓主泵及液壓閥,主泵排量大,液壓閥通經(jīng)大,從而確保砼泵安全與可靠性,富有人性化、智能化的電控系統(tǒng),優(yōu)化了人機界面,使人機一體化,操作自如。智能化控制,對整機進行精確監(jiān)控,同時文本顯示整機工作狀態(tài),并適時給予警示。
2、混凝土澆注技術
大體積混凝土在施工時的澆筑方案為,大體積混凝土供應量可按照布料、振搗能力進行安排或按供應量進行安排布料和振搗人員的數(shù)量,但是不應該超速供應,否則就會打亂施工工程的計劃,影響高層建筑的施工質(zhì)量。大體積混凝土在澆筑前應先對冷卻水管試水壓及流量,一方面確保層面不會發(fā)生滲漏,另一方面得看其流量,計劃冷卻時間。無論采用何種方案進行大體積混凝土的澆筑,布料時必須移動布料,這樣就可以在避免離析的同時避免拌和物由于長時間的堆積而成堆,否則就會導致轉(zhuǎn)堆而耗工費時。布料的厚度要根據(jù)振動器性能考慮,布料層距(臺階式水平距離)應不小于1M。建筑工程中的大體積混凝土結構中,由于結構截面大,水泥用量多,水泥水化所釋放的水化熱會產(chǎn)生較大的溫度變化和收縮作用,由此形成的溫度收縮應力是導致鋼筋混凝土產(chǎn)生裂縫的主要原因。大體積混凝土在施工中由于水化的作用,將產(chǎn)生大量的水化熱,使得混凝土內(nèi)部升溫,產(chǎn)生非均勻的溫度變形,極易導致混凝土開裂,為了避免裂縫,對大體積混凝土的施工采取了以上一系列的措施,加以控制確保大體積混凝土的施工質(zhì)量。
3、混凝土配比
大體積混凝土的配合比設計主要采取的措施和方法有:應盡量選擇水化熱低的凝結時間長的水泥,并合理控制水泥用量,優(yōu)先采用中熱硅酸鹽水泥、低熱礦渣硅酸鹽水泥、大壩水泥、礦渣硅酸鹽水泥、粉煤灰硅酸鹽水泥、火山灰質(zhì)硅酸鹽水泥等,并且可以摻適量的粉煤灰外加劑宜采用緩凝劑、減水劑;摻合料宜采用粉煤灰、礦渣粉等。石子應該連續(xù)級配,其最大粒徑與鋼筋工程有關,避免鋼筋間的空隙過小不利于混凝土振搗密實;控制大體積混凝土的初凝時間,考慮運輸時間對初凝的影響;如果是地下建筑,塌落度不必太大;配合比完成后,宜進行試塊試壓,重要的構件必須進行試塊試壓。大體積混凝土在保證混凝土強度及坍落度要求的前提下,應提高摻合料及骨料的含量,以降低單方混凝土的水泥用量。當用普通硅酸鹽進行大體積混凝土施工,要采取合適的措施保證工程質(zhì)量:首先要保證強度,在保證強度的前提下,摻加適量的混合材如粉煤灰,礦粉等,以求降低水化熱,同時還要加入一定量的緩凝劑,降低水泥的放熱波峰。如果還是不能滿足要求,就要考慮在施工過程中加裝水管,用水流對大體積混凝土進行內(nèi)部降溫。
結語
綜上所述,我們了解到混凝土運輸泵的原理及操作以及混凝土澆筑配比技術,在高層建筑大體積混凝土施工設計中采取合理的技術措施,優(yōu)化配合比設計,并進行嚴謹科學的管理和組織,嚴格按照施工規(guī)范進行施工,進而提高施工的質(zhì)量,從而達到高層建筑施工工程項目的安全,并全面提高建筑施工水平。
老凱伯特有著強烈的權力意志,正是尼采超人形象的化身。然而,這個世界的所有人都是肉體凡胎,都脫胎于上帝手中的泥土,他也概莫能外。當孩子死去、愛碧被捕時,他感到自己從未像如此孤獨過。影片結尾,他徹底成為眾叛親離的孤家寡人,像老榆樹一樣孤獨地站在荒野中。奧尼爾通過作品表明,這個世界從來就沒有什么救世主,也不存在什么超人。那些自詡為高人一等的超人,最終逃不出孤獨的命運。
三、戀母悲劇
戀母情結或俄狄浦斯情結(Oedipus Complex)是一種欲望,是一種男孩戀母仇父的心理傾向。弗洛伊德認為,男孩的第一個對象通常是自己的母親,但隨著年齡的增長,他們的這種沖動受道德等社會壓抑而無法得到滿足,于是在他們意識閾下形成“情結”。弗洛伊德認為,這是一種普遍現(xiàn)象,可以解釋許多無意識現(xiàn)象,因為這種情結從人的無意識深層支配著人的心理,成為人的全部行為的動機。[11]
戲劇一開始,作者就對農(nóng)莊的一棵大榆樹進行描述:“這些榆樹外貌,具有一種兇狠的母性,一種壓服人的嫉妒的不顧一切的母性之關懷?!鼈円钟舻貙@所房子沉思,就像精疲力盡的婦人?!?[12]這里的榆樹是母性的象征,它身上有一種“邪惡的母性”。戲劇這段描寫給整部戲劇做了鋪墊。接下來,戲劇人物伊本成為戀母情結的體現(xiàn)者。伊本自幼對母親有一種依戀心理,他對父親還有滿腔的仇恨,他認為是父親逼迫善良的母親長年勞作,導致她勞累而死。他只認為自己是母親的兒子,根本不把凱伯特當作父親,他對兩個同父異母的哥哥說,“他或許是你們的父親,但決不是我的,我身上流的每一滴血都是我媽媽的?!盵13]伊本將對生母的迷戀轉(zhuǎn)移到爭奪財產(chǎn)上,因為這是母親的臨終囑托。伊本與繼母為爭奪農(nóng)場而相互仇視。從某種意義看,伊本想守住的其實不是農(nóng)場,而是母愛,為的是達成母親的心愿。
母親在世時,伊本并未體會到母親遭受的折磨和痛苦;母親死后,伊本干她以前干的活,“這才使我了解她,體會到她以前受的苦” [14]。他把自己看作母親的代言人,發(fā)誓要為母親報仇,一定要奪回母親的這個農(nóng)場。然而繼母愛碧來到農(nóng)莊,取代母親而成為家庭主婦后,他狂罵愛碧為娟妓、混蛋、老妖婆和該下地獄的東西,目的是要通過這種方式氣走愛碧。同時,伊本的內(nèi)心又涌動一股強烈。他像“一只囚禁中的野獸”,“每天對他來說都像是一個無法掙脫的牢籠”,“在他臉上滿是困獸猶斗的青春痕跡” [15]。愛碧對他的誘惑激起他的本能,在意志與本能的對抗中,本能逐漸占了上風。原來他感覺“媽回到她的墳墓去了。她可以安眠了。” [16] 隨著劇情的發(fā)展,可以發(fā)現(xiàn)母親雖然逝去,但母性的偉大力量并未消失,伊本時時感到“什么東西”仍和他們在一起。伊本感到她從榆樹上落下,爬上屋頂,偷偷沿著煙囪而下,在某個角落里亂闖。這種所謂的“什么東西”就是母親的存在,母親的鬼魂。她控制著農(nóng)場,控制著伊本的命運。
弗洛伊德認為,一個人在幼年時期缺乏母愛,長達以后必然會尋求母愛的替代物。在愛碧到來之前,伊本的情人是同村的一位寡婦,他無視外界的社會輿論,其實是想去寡婦那里尋求關愛。后媽愛碧到家以后,他靜靜地觀察后媽的行動,當后者向他發(fā)出誘惑信號以后,經(jīng)過一番短暫的猶豫,他迅速把對母親的依戀轉(zhuǎn)移到后媽身上,將愛碧視為母親的化身,并對她傾注一片深情,為此甚至欲置父親于死地。然而,他發(fā)現(xiàn)愛碧生孩子是為了農(nóng)場時,大罵她是一個詭計多端、毒辣的,這不僅因為他覺得愛碧生了兒子,自己的財產(chǎn)繼承權將受到侵犯,更重要的是,他從此無法獨占愛碧(母親)的愛,這個孩子成為橫亙在他與愛碧之間的障礙,為此他對這個孩子既愛又恨。他由此走向另一個極端,在痛苦中離開了愛碧。但愛碧殺死孩子以后,他再次感受到愛碧的真情,不僅最終原諒了愛碧,還和她一起等待死亡的到來??v觀全部戲劇,伊本的戀母心理都是他行動的原動力,成為其考量愛情和財產(chǎn)問題的出發(fā)點,也是形成他人生悲劇的重要原因。
《榆樹下的欲望》雖是一部心理悲劇,卻與諸多哲學思想存在密切的關聯(lián),作品也因此顯得意味無窮。奧尼爾深受哲學思潮和心理學理論的影響,叔本華的人生悲劇理論、尼采的“超人”哲學及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學說的一些觀點,都被他以文學方式揉進戲劇,借助筆下人物的形象被具體表現(xiàn)出來。奧尼爾通過家庭悲劇反映出現(xiàn)代人的精神面貌,現(xiàn)代人的痛苦、迷惘和孤獨,其作品具有很強的現(xiàn)實意義。如果將西方戲劇史看成是一條由無數(shù)環(huán)節(jié)組成的鏈子,那么,奧尼爾就是這鏈子上最引人注目的一環(huán)。
作者簡介:
藤微微,浙江海洋學院人文學院2010屆學生;汪漢利,浙江海洋學院人文學院教師。
注釋:
[1] 王艷芳:《剖析》,《外國文學研究》,1997年(4),第134頁。
[2] [3] [4] [5] [6] [7][8] [9][10]奧尼爾:《奧尼爾文集》,郭繼德編,人民文學出版社,2006年版,第618頁,第589頁,第608頁,第594頁,第566頁,第588頁,第625頁。